-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
2025新九年级(八升九)语文暑假衔接
说明文(一)概括题
(一)阅读一篇说明文的整体思路
1.通读初知:第一遍阅读文章,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深入剖析:第二遍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如何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本质特征进行说明的,即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3.整体把握:第三遍阅读文章,准确把握说明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二)内容概括题
1.概括说明文对象及特点(方面类概括)
(1)答题策略
①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采分点)数量。
②通过抓文章标题和高频率出现词来把握说明对象。(紧扣题干中的考查对象来缩小信息搜索区。“问什么,就找什么。”)
③概括主要内容应包含三个要素:说明的对象、特征和角度。
④“抓中心句”是快速把握段义的最有效方法(中心句多位于段首,以段首句出现)。
2.区间概括
(1)答题策略
①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题目要求筛选提取什么。
②抓住概括性词句+自己概括具体性词句。
③注意增删调整,答题简洁。(紧抠字眼是迅速正确解答的有效方法之一。)
3.原因概括题——筛选原因信息步骤
(1)审题,把握说明对象和命题点;明确答题方向。
(2)读文,确定筛选区域和对应句;确立信息位置;确定答案区位。
(3)筛选,保留本质特点和核心词;抽取关键词句,形成答案要点。
(4)答题,整合相关信息,形成答案雏形;分类分点回答,答案条理清楚。
例题
大地有形
——人类是怎么认识地球的
①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要晚于对星空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地球之上,我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
②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也有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受限于人的视野和生活环境,早期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面的。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piāofú在海洋上的盘子;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驼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古印度人甚至认为地球是驮在大象背上的。这些认识不难理解,因为人们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大约是以4.6千米为半径的一块大地。
③不过,后来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些乐于观察思考的古代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大地应该是个球体。比如,眺望海平面上行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顶端,然后才能逐渐看到下面的部分。这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一定弧度的。
④在中国,与之类似的有“浑天说”,这一思想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了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著名汉代科学家张衡在其所著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他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地球在里面,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在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着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⑤对于地球形状研究最全面、最深刻的古人,非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莫属,他从一系列现象中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⑥亚里士多德观察并分析了穿过赤道时的星座更替现象,宣布地球是个球体。他发现,“在埃及和塞浦路斯可以看到在北部地区看不到的星星”。只有在球面上观察星空,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地球是一个不大的球体,因为如果情况相反,这种地区性的变换现象不会这么快出现。”
⑦亚里士多德还观察了月食,他发现月食总发生在满月这一天,月球上的阴影看起来是个比月球大得多的圆形。而这一天,地球恰巧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位置。当时这也是说明
地球是球体的最好证据。
⑧当然,到了大航海时代之后,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大大扩大,地球是个球体的观念才真正深入人心。如今,人类已经能够对地球的形状进行精确测量,以致能发现地球形状的
细微不规则之处。
⑨遗憾的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有人不相信地球是个球体,他们把自己直观感受作为判断依据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这告诫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有些经验也不一定靠得住。在认识这个世界真实面目的道路上,人类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8.联系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āofú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期
对地球形状的认知
产生的原因
古代(早期)
大地是平面的
(1)___________
古代(后来)
(3)________
(2)___________
大航海时代
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大大扩大
如今
(4)__________
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1 新课(一)《岳阳楼记》(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2 新课(二)《醉翁亭记》(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3 新课(三)《湖心亭看雪记》(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4 新课(四)《诗词三首》(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5 课外文言文 整体把握(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6 课外文言文 内容理解(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8 说明文(二)说明文语言(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09 说明文(三) 常见题型(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0 议论文(一)论点相关题型(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1 议论文(二)论据相关题型(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2 议论文(三)论证方法(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3 议论文(四)常见题型(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4 记叙文(一)综合阅读(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5 记叙文(二)含义类题型(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6 记叙文文(三)概括类题型(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17 记叙文(四)句子赏析(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