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汇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教学设计汇编【精品】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会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

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

教学设想:

本文不同于纯粹论史的文章,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重点是理解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指责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及背景,整体把握课文,研习一、二段。

教学过程:

1.: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仔细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起先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的确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限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苏洵为文,成就显著。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著名文学家曾巩的好评。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雄伟。曾巩认为: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三人(三苏)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行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选自《苏明允哀词》)

2.导语设计: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觉错综困难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化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3.听课文录音,介绍背景,了解写作意图。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原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主动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准备,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实行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干脆受到秦国的威逼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歼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缘由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冲突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懦弱。苏洵生活年头(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逼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害。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方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像。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正音:

赂(lu)率(shuai,全都,一概)暴(pu,暴露)厥(jue,他的)

洎(ji,及、到)为(wei,治理)国者无使为(wei,被)积威之所劫

5.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

明确: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一至三:对历史事实的描写与评论

四至五:对历史的总结与感慨

6.一、二段中重要词句: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互(交互,引申为相伴)丧,率(全,都,一概)赂秦也

盖(副词,表揣测缘由)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秦以(相当于于,在)攻取之外

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这)/实(事实上)百倍

思厥(其)先祖(祖辈)/父(父辈)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意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