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日处理2000吨多喷嘴粉煤气化炉工艺设计.docx

毕业设计(论文)-日处理2000吨多喷嘴粉煤气化炉工艺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任务书

课题日处理2000吨多喷嘴粉煤气化炉工艺设计

课题来源

自选

课题的目的

意义

通过本专业相关的典型技术装置一个工段的工艺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工艺设计技能。

要求

要求完成年产8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厂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及工艺计算,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渣水处理过程的平面布置图以及主要设备(气化炉)的装置图。

课题主要内容

1.物料、热量衡算

2.设备设计和投资估算

3.公用工程计算

4.设计配合条件

5.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6.主要设备图

7.工段设备平面布置图

目录

TOC\o1-3\h\u162521.设计依据 1

174641.1装置简要概述 1

238411.2基本设计参数 1

154191.3生产指标 1

9881.4产品质量指标 2

58532.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3

56612.1项目的意义 3

199122.2建厂的可行性描述 3

112542.3技术基础和依托 6

208753.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 22

290223.1生产工艺路线 22

116173.2流程框图 22

325963.3流程介绍 22

118263.4工艺特点 25

203264.工艺计算 27

201134.1加压粉仓的计算 27

92574.2气力输送 28

306674.3喷嘴设计与计算 31

221704.4喷嘴冷却水计算 33

266854.5气化室工艺计算 35

142254.7水冷壁工艺计算 44

208774.9工艺计算小结 51

280654.10管道选型与计算 54

55005.设备一览表 56

151296.设计配合条件 57

323566.1工艺设备和系统单元的安全规定 57

135816.2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设施的一般规定 57

308896.3通风和空气调节 58

316186.4安全措施 59

15519参考文献 60

PAGE5

PAGE5

1.设计依据

1.1装置简要概述

本次的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年生产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炉,根据后续核算,需要日处理83.33吨煤,故使用2000t/d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炉40台,为方便布置,将其分为5个系列,每个系列8台,其中每个系列有1台备用,其余气化炉满负荷运行,可实现天然气年生产能力是81.53亿立方/年。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气化工艺的选择与工艺流程的建立,气化炉和给料缶的工艺计算以及一些公用工程和自控工程等设计配合条件。画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气化炉设备图、气化工段渣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平面布置图。

1.2基本设计参数

煤物性数据见下表:

表1.1煤物性数据(ad)

HHV(d)

MJ/kg

C

%

H

%

O

%

N

%

S

%

Mad

%

Aad

%

Vad

%

FT

27.5

70.93

3.8

1.5

0.9

2.2

8.5

20.67

12.5

1500

1.3生产指标

表1.2生产指标

入炉粉煤温度℃

80

氧气流量m3/h

47308.3

蒸汽煤比kg/t煤

180

入炉氧气压力MPa

4.8

入炉氧气温度

320

气化炉压力(表压)MPa

4.0

输送固气比(操作态下CO2)kg/m3

300

气化温度℃

1550

渣口表观气速m/s

10

气化炉炉膛表观气速m/s

1

气化室气体停留时间s

8

碳转化率

99%

比氧耗:/1000(CO+H2)

365.562

冷煤气效率

78.4

比煤耗:kg煤/1000(CO+H2)

643.935

有效气成分%

89.62

1.4产品质量指标

有效气量(CO+H2):129412.561Nm3/h

压力:4.1Mpa

(激冷室)出界区水气比:1.4055kg/干Nm3

2.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2.1项目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中国的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以PM2.5污染为表征的大气污染危机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频频爆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不断爆发,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3年9月,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