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师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校消防通道应()
A.随意占用B.保持畅通C.偶尔堵塞
答案:B
2.发现学生在校突发疾病,首先应()
A.通知家长B.送医务室C.找领导
答案:B
3.体育课上学生受伤,教师应()
A.不管不顾B.立即处理伤口C.让学生自己解决
答案:B
4.学校楼梯间照明应()
A.时亮时灭B.保持正常C.不用开启
答案:B
5.遇到火灾时,正确逃生方法是()
A.乘坐电梯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C.原地等待
答案:B
6.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
A.随意摆放B.专人管理C.学生可随意取用
答案:B
7.教师发现教室电器冒烟应()
A.用水浇灭B.立即切断电源C.继续使用
答案:B
8.上下楼梯应()
A.快速奔跑B.靠右慢行C.靠左行走
答案:B
9.学生课间打闹,教师应()
A.事后批评B.及时制止C.视而不见
答案:B
10.校园内车辆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
A.20公里/小时B.40公里/小时C.60公里/小时
答案:A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校安全工作包括()
A.消防安全B.食品安全C.交通安全
答案:ABC
2.教师应教育学生()
A.遵守交通规则B.不玩火C.不私自下水游泳
答案:ABC
3.学校应配备的安全设施有()
A.灭火器B.应急照明C.监控设备
答案:ABC
4.预防学生溺水的措施有()
A.加强安全教育B.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标识C.家长监管
答案:ABC
5.校园欺凌行为包括()
A.语言侮辱B.身体暴力C.排挤孤立
答案:ABC
6.地震发生时,在教室的正确做法有()
A.躲在课桌下B.迅速跑到室外C.远离窗户
答案:ABC
7.学校食品安全要点有()
A.食材新鲜B.厨房卫生C.餐具消毒
答案:ABC
8.防止学生拥挤踩踏的方法有()
A.错峰上下课B.安排人员疏导C.加强安全教育
答案:ABC
9.教师应掌握的急救技能有()
A.心肺复苏B.伤口包扎C.骨折固定
答案:ABC
10.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有()
A.主题班会B.安全演练C.专题讲座
答案:ABC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师不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答案:错
2.消防设施可以随意挪用。()
答案:错
3.学生在教室追逐打闹不用制止。()
答案:错
4.学校食堂食材可以少量过期。()
答案:错
5.发生火灾时可以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错
6.教师发现安全隐患不用上报。()
答案:错
7.学生之间小摩擦不用在意。()
答案:错
8.体育课可让学生自由活动。()
答案:错
9.校园内可以随意停放车辆。()
答案:错
10.学校不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答案:错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答案:利用课堂、课间等时机,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2.学生在校突发疾病,教师正确处理流程是什么?
答案:首先立即送学生到医务室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同时联系家长告知学生病情;若医务室无法处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并做好后续跟进工作。
3.学校预防火灾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配备充足有效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加强对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规范用电管理,避免私拉乱接电线等。
4.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答案: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预防机制,加强日常监管;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倡导同学间友好相处;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欺凌事件。
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保障学生安全?
答案:定期召开家长会,分享安全知识和案例;建立便捷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学生情况;组织家长参与学校安全活动,如安全演练等;共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
2.针对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教师能做什么?
答案: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等;与学校沟通安排教师在上下学时段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学生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上学。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