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摘要:我们读李白的诗作,大量描写大自然的作品,不论是清新俊逸的,还是豪放浪漫的,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从灵魂深处激发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豪迈热情。而李白又是充满着失意和伤时的愁绪,他的放荡不羁,终使他漂泊四方。

关键词:李白诗作浪漫愁绪漂泊

引言:李白的诗作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的不在少数。许多学生对其人其事其诗有浓厚的兴趣,为帮助学生能对他有较深入细致的了解,本文试图对李白的生平和诗歌作浅显的梳理。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余光中《寻李白》

在余光中的眼里,李白无疑是一位具有极大悲剧意义的杰出的天才诗人。

李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ft。25岁出蜀之前,在接受良好文化教育的同时,他就游历蜀中名ft。出蜀之后,更是北上南下,西进东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仗剑天下,纵情ft水,收放之间,情思喷涌。他的笔下,恣意描绘大自然的雄奇伟秀,黄河因他更加磅礴,蜀道因他更加险绝,瀑布因他更加洒落;不仅有奔放,也有恬静的夜思,也有安谧的梦乡。无论哪种,叫读他诗的人或痴或迷,吟诵之间,ft河生色,日月增光,胸心开阔,灵魂澄澈。

游ft玩水似乎是为了寻仙。他有过“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这样的幻想,殊不知他同陶渊明一样虚构了或盼望着一个没有权贵,没有种种黑暗的无限美好的世外桃源;他应该是不受束缚的,他的脚步应该像他的才思一样不受羁绊,但“人生在世不称意”,难道要牺牲自己的自由和个性去攀附权贵?这是不可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声呐喊真是大快人心。充积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郁闷,只有李白敢于喷发而出,只有李白有这样的胆略和气魄,表示这样明白地视权贵如草芥,确令古今文人荡气回肠,回味良久。也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和振奋。

1

“诗仙”李白是“诗中仙人”,他的许多诗超脱现实,神思飘忽。但他也是一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也就必然有常人的喜与忧。表现在他的诗歌里,常常在夸张的字面里,流露出极端的情绪。

忧和愁是人的本性,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人的天赋,使他们产生了记录忧愁的想法,掌握表忧达愁的方法。在整个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愁肠满结,或忧国忧民,或愁亲伤私,忧愁成了文人永恒的表现内容之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李白由于其超乎凡人的才华,异乎寻常的个性,他的忧愁也就随着他的步履所及遍布人间,而经由他的如椽大笔留在纸上的忧愁更是充塞苍天,冻地三尺!为了更好地表现李白的写诗天才,我把李白之愁分为四类:一愁天下苍生,二愁人生失意,三愁时光流逝,四愁生离死别。而其中的愁苍生、愁离别内容庞杂,诗多平实,故不在本文研究之列。下面重点谈谈他的失意愁和伤时愁。

失意愁是诗人李白表现最多的内容,这部分诗篇也最沉重,因而也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李白25岁出蜀,实际上就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先后求助多人,想一展抱负。730年,他30岁首次进京求仕,“朝随肥马尘”(杜甫语)无有结果,失意而归。

但是,我们这位可敬的诗人不是那种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尽管他有过一段隐居剡中的时日,但那并不是真的要浪迹江湖,而是要走一条终南捷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果然,747年,经道士吴筠推荐,已经42岁的李白第二次进京。他在接到诏书时,狂放的个性让李白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快意呼喊,他为自己才有所用而欢欣鼓舞,也对自己远大美好的前程充满信心。

近三年的供奉翰林,只是“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本是疏散人”的李白发现自己不过是供皇上取乐消谴的一般御用文人,自己的政治理想看来是无法实现了。加上“宫中妒杀人”的险恶环境,他这一次是请求放还,决心归隐“东ft”,“从此一投钓”,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隐士了。

然而这一次,已无捷径可走了,寻仙,游ft,不过是驱忧解闷的手段。从744年到756年的十几年间,李白仍始终在找寻“出世”的机会。终于,当他几经迁徙,居住在浔阳时,肃宗之弟永王李麟率水军自江陵东下,慕李白才名,幕作僚佐。李白应邀加入。本想“试借君王玉马鞭”“为君谈笑静胡沙”,干一番谢安式的事业,没想到次年永王兵败,李白涉嫌叛乱被贬夜郎。第三次“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受到当头一棒。是年李白56岁。

2

李白始终认为自己是有政治才能的,到了晚年,他仍在探索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途径,以证实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以至于761年51岁的李白在听说太尉李光弼东镇临淮后,竟又前往请缨杀敌。无奈岁月流逝,人已老迈,李白在金陵病返。他的伟大理想再一次水月落空。次年,这位才贯古今的天才诗人,在当涂凄凉地死去,走完了坎坷的一生。

李白一生有伟大的理想,他又极其执著于自己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苦苦追求了一生。一次次政治上的失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