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名家”培养工程:领唱与合唱的精神交响.docx

“苏教名家”培养工程:领唱与合唱的精神交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名家”培养工程:领唱与合唱的精神交响

“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实施办公室

江苏教育家精神源远流长,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追求和传播上,更体现在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探索和教育实践的持续创新中。这种精神传承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强调教师既要有“大先生”的学术追求,又要有“教育家”的育人情怀;既要传承优秀文化,又要勇于改革创新;既要潜心教书育人,又要引领教育发展。这种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为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引领着“苏教名家”培养工程领唱与合唱的精神交响。

一、奏响序章:有组织的教师发展

江苏,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家辈出的沃土。从古代的孔子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陈鹤琴、斯霞、李吉林,无数教育先贤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这些教育家们不仅为江苏教育发展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更为今天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江苏教育工作者。2009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这一工程历经12年,共培养了200位教育名家。这一开创性举措,为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然而,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专业发展倦怠现象日益凸显,部分教师缺乏持续提升的动力;二是优质师资占比不高,难以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三是区域教师发展不均衡,城乡师资水平差距依然存在;四是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为系统应对这些问题,省教育厅于2020年接续“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启动了“‘苏教名家’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培养工程)。2022年起,这一培养工程被江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基础教育最高规格人才工程,成为江苏省委重要工作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江苏特点。培养工程采取“自下而上、逐级遴选”的方式,每年在正高级或特级教师中遴选50名优秀人才。遴选标准突出“五个优先”:师德师风优先、育人实绩优先、吃苦奉献优先、发展潜力优先、创新能力优先。到2030年,计划遴选500名培养对象,打造一支引领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培养工程意在以高规格的培养定位、强大的专家阵容、顺畅的机制保障,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造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苏派教育名家,推动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培养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位一体”培养体系: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强化理想信念和育人情怀;以“九大修炼”为培养内容,系统提升专业素养;以“六个一”为目标定位,确保培养实效;以“领航行动”为辐射平台,扩大示范引领;以“暑期学术周”为提升路径,促进深度交流。

目前,已有250名具有创造力、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人选在培。他们通过“访百县、走千校、助万师”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教育教学指导,已辐射全省数十万名教师。同时,培养工程还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帮扶号召,在陕西、新疆、贵州等省份开展“教育组团式”帮扶活动,通过经验分享、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等方式,推动受援地区教育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教育报》、中新网、“学习强国”等数十家媒体平台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培养工程的社会影响。

这支不断壮大的教育家队伍,以其专业素养和育人情怀,奏响了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华美乐章。他们不仅是教育实践的探索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建设者;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者,更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教师发展的领航者。

二、谱写旋律:有系统的协同谋划

教师队伍建设就像创作一部音乐作品,独特的旋律才能形成情感与价值共鸣。为确保“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江苏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协同谋划体系。

(一)省级谋划与统筹

培养工程的顶层设计由统筹谋划,以建构江苏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系统设计实践路径。在具体实施中,形成了“四梁八柱”的整体框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目标定位清晰明确。培养目标指向“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和“四个引路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发展的引路人、教育改革的引路人、教育理论的建设者),致力于培育新时代的“大先生”。

二是素养要求系统完整。细化了“六要”素养要求:政治要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情怀要深,真正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思维要新,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视野要广,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自律要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人格要正,塑造阳光向上的人格魅力。

三是培养内容科学合理。围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发展三大维度,设计系统化的培养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实践研修、项目引领等多种方式,促进培养对象全面发展。

四是评价体系多元完整。建立过程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