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电致变色材料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
7.1电致变色材料概述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导电聚合物紫罗精无机材料WO3(最彻底、实现产业化应用)NiO有机材料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紫罗精材料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聚吡咯及其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由过渡金属氧化物组成阴极、阳极着色氧化物阴极阳极WO3TiO2NiOCo3O4V2O5具有阳极电致变色的性能同时兼具阴极电致变色性能
7.2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目前,电致变色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与此相关的产业化进展也日新月异。已经实现的产业应用涉及具有节能效应的电致变色智能窗、智能汽车光感天幕、汽车防眩目后视镜、集采光/遮阳双功能飞机窗等。图为电致变色材料典型应用(a,飞机舷窗;b,办公大楼天顶;c,手机后盖;d,汽车后视镜;e,汽车天窗;f,AR眼镜)此外,电致变色材料有望在柔性电子、军事伪装等领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7.3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合成工艺简便聚苯胺具有原料便宜、合成简单、加工性好等特点。它在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可稳定显示出多种颜色,分别是全还原态(leucaemeraldinebase,LEB)的淡黄色,到部分氧化态(emeraldinesalt,ES)的绿色和蓝色及全氧化态(pernigranilinesalt,PS)的紫色。导电聚合物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可引起材料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发生可逆的变化。加工性好颜色丰富可调控行强图为不同氧化还原态下的聚苯胺的分子结构
7.3.1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聚苯胺可以很方便的采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进行制备。化学氧化法中常以大分子酸作为掺杂剂,制备可溶性的聚苯胺。在组装电致变色器件时只需将聚苯胺溶液通过旋涂、喷涂或打印等方式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形成电致变色层薄膜。化学氧化法沉淀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成本低廉加工性好重复性好(最常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都是让苯胺单体在酸性介质中通过氧化剂氧化进行聚合得到的。根据聚合过程中产物所处的形态不同,可分为沉淀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等。·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制备,为了方便聚苯胺在透明电极上成膜,均需得到聚苯胺的溶液或分散液。
7.3.1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制备
7.3.1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制备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分散苯胺单体(苯胺+聚苯乙烯磺酸(PSSA)水溶液)氧化、聚合...(过程与沉淀法类似)形成水溶性聚苯胺溶液不同点将盐酸或硫酸等小分子酸换成聚苯乙烯磺酸类的有机大分子酸,利用大分子酸的阴离子诱导增溶效应,制备水溶性的聚苯胺,该溶液可以直接用于电致变色层的涂膜。
准备两相体系(水相+二甲苯油相)添加乳化剂和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单体聚合水相中的氧化剂(过硫酸铵)进入油相乳液中引发苯胺单体聚合。破乳(分离得到聚苯胺的二甲苯溶液)
7.3.1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制备①搭建三电极体系图(a)为电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装置示意图电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步骤:工作电极:ITO透明玻璃或ITO/PET(用于直接成膜)对电极:铂电极参比电极:Ag/AgCl或Hg+/Hg等。②配制电解液组成:苯胺单体+溶剂+支持电解质。支持电解质可以为各种无机酸或无机盐类,也可是电致变色器件工作时的电解质体系。③施加电压进行聚合循环伏安法:成膜质量较好恒电位法:直接施加固定正电压,引发氧化聚合。④直接成膜与性能测试不适合大面积器件制备、成本较高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沉积法)可在电极上直接形成固态薄膜,而不需要再被转移到其他基片上,使得聚苯胺的制备过程即为电致变色器件组装过程的开始,所以常用ITO透明玻璃作为聚合时的工作电极。三电极体系电解液定制化电压方案灵活
7.3.1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聚吡咯及其衍生物合成简便聚吡咯的电致变色特性也与聚苯胺相近,也是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在还原态时表现为黄绿色,在氧化态时呈蓝紫色。聚吡咯具有五元环芳杂环分子结构,1965年首次由MacNeill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原料便宜环境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广泛使用在生物、离子检测、电化学修饰电极等领域吸收系数大---底色较强·薄膜很薄时才显示还原态·薄膜较厚时氧化还原态对比不明显图为不同氧化还原态时聚吡咯的分子结构与聚苯胺相同,聚吡咯可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和化学氧化法进行制备,其聚合机理也是自由基反应机理。
7.3.1聚吡咯及其衍生物制备4321准备溶液若需制备可溶性聚吡咯,可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耗材类保证服务的措施.docx VIP
- 网招团队日常管理.pptx
- 阿兹海默症护理.pptx VIP
- 罐区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pdf VIP
- DB32T 4582-2023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规范 .pdf VIP
- 专题03 2025年西城区高三一模作文“用功与有功” “如你所愿”导写(原题呈现 审题立意 素材积累 高分范文 类题迁移).docx VIP
- BATCH RELEASE CERTIFICATE(外贸出口BRC两个模板).doc
- (投标书范本)政府采购投标书.pdf VIP
- 专题02 2025年东城区高三一模作文“适合的与热爱的” “先声”导写(原题呈现 审题立意 素材积累 高分范文 类题迁移).docx VIP
- 沪教版九上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 课件(共1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