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性状(1)形态低分子量的萜类化合物如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通常为液态,具挥发性,是挥发油的组分;分子量较高的萜类化合物为固态,多数可形成结晶体,不具挥发性。随分子量和双键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的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相应增高。第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味多具苦味,所以萜类化合物又称苦味素;但有的具有强烈的甜味,如甜菊苷的甜味是蔗糖的300倍。(3)旋光性和折光性大多数萜类一般具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故具旋光性。低分子萜类具有较高的折光率。第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溶解性萜类化合物一般为亲脂性成分,难溶于水,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于醇。但萜类化合物若与糖成苷,则具亲水性,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第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结构中含双键及羰基,分双键加成反应和羰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早期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优以臭氧对萜类的氧化方法应用较多。)脱氢反应(脱氢反应可用作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常用于结构母核的确定。)第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双键加成反应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多存在双键,可与卤素、卤化氢、亚硝酰氯等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如柠檬烯与氯的加成反应。第6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羰基加成反应:(1)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加成物,复加酸或加碱使其分解,生成原来的反应产物。(2)与硝基苯肼加成:与对硝基苯肼或2,4-二硝基苯肼在磷酸中发生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肼或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3)与吉拉德试剂加成:将吉拉德试剂的乙醇溶液加入含羰基的萜类化合物中,再加入10%醋酸促进反应,加热回流。反应完毕后加水稀释,分取水层,加酸酸化,再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后复得原羰基化合物。第7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氧化反应不同的氧化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将萜类成分中各种基团氧化,生成各种不同的氧化产物。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三氧化铬等,亦可用于萜类化合物的醛酮合成。4、脱氢反应脱氢反应在研究萜类化学结构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反应,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铂黑或钯做催化剂,将萜类成分与硫或硒共热(200~300℃)而实现脱氢。第8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四节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萜的苷亲水较强苷元脂溶性较强。第9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提取1.溶剂提取法(1)苷类化合物的提取(甲醇、乙醇粗提,去脂溶性杂质,正丁醇萃取,浓缩得粗总苷)(2)非苷类化合物的提取(甲醇、乙醇粗提,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粗总苷)2、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内酯特性)3、吸附法(水、稀醇、醇洗脱)(1)活性炭吸附法(2)大孔树脂吸附法第10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分离1、结晶法分离2、柱层析分离(1)吸附柱色谱(2)硝酸银色谱3.利用结构中的特殊功能团进行分离(1)利用含氧官能团特性(2)萜类生物碱用酸碱法分离(3)不饱和双键、羰基等用加成法制备衍生物加以分离第1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五节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自学(一)波谱法在萜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1.UV2.IR3、MS4.NMR(二)结构鉴定实例第1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六节挥发油概念:挥发油又称为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第1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组成与分类
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分较为复杂,一种挥发油常常由数百种成分组成。其组分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类:1.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和它们含氧衍生物,而且含氧衍生物多半是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2.脂肪族成分: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如正庚烷、辛烯乙酸乙酯等。鱼腥草中所含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具有抗菌作用,有鱼醒气味。第1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芳香族成分:数量仅次于萜类,存在也相当广泛。有的为萜源衍生物,如麝香草酚;有的为一般含氧衍生物,如苯乙醇、水杨酸、水杨酸甲酯等;但大多数为苯丙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