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期”“舍”“委”“顾”等文言实词,掌握“尊君”“家君”等敬谦词的文化内涵;通过断句训练培养文言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辩论“元方是否失礼”,培养多角度分析能力;对比《世说新语》其他故事(如《咏雪》),提升类比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人物对话的简洁美与冲突张力,创作诚信主题微型剧本。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魏晋“方正”精神,联系当代社会探讨诚信与礼仪的现实意义。
二、生动导入设计
情境创设
1.播放短视频《迟到风波》:学生A约B早晨7点同行上学,B迟到半小时且未道歉,A独自离开。提问:“如果你是A,会怎么做?B的行为问题在哪里?”
2.投影孔子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引出1700年前相似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引发共鸣,破解“古文疏离感”,聚焦“诚信守时”的跨时代价值。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403-444),皇室宗亲,组织编撰《世说新语》,开创“志人小说”先河。
2.《世说新语》、分36门类(如德行、方正),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言行。本文出自“方正”门——表彰品行刚直、坚守原则者。
3.时代背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成风,故事借7岁孩童之口批判士人“无信无礼”,彰显儿童智慧。
四、字词积累与朗读指导
重点字词(★中考高频考点)
期(qī):约定(古今异义)(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舍去(shěqù):离开。“去”古义:离开。
(原文:太丘舍去)
不(fǒu):通“否”。(通假字)(原文:尊君在不?)
委(wěi):舍弃。(古今异义)(原文:相委而去)
引(yǐn):拉。(动词活用)(原文:下车引之)
顾(gù):回头看。(原文:元方入门不顾)
朗读方法
三阶训练法:
①初读(听范读):标注通假字“不”(否)、重音词(非人哉/无信/无礼);
②演读(分角色):友人(怒斥时声调上扬)、元方(反驳时铿锵有力)、旁白(平静叙述);
③悟读(去标点版):挑战白文断句(如“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五、教学方法与设计意图
1.文脉梳理:引导绘制“三次转折”时间轴。
补全:约定→失约→斥父→驳斥→惭离
(设计意图:训练信息整合能力)
称谓解密:提问:“尊君/家君/君”区别?
角色扮演体会敬谦词使用场景。
(设计意图:理解古代礼仪文化)
思辨擂台:组织辩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正反方举证(文本+生活实例)
(设计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
穿越创作:示范续写:友人次日见陈太丘的对话。
小组创作并表演微型剧。
(设计意图:实现文化传承与创造性转化)
六、中考重点简答题及解析(★高频考点)
1.人物分析:友人形象具有怎样的矛盾性?
参考答案:既有“无信”(过中不至)、“无礼”(对子骂父)的缺点,又有“知错能改”(下车引之)的优点,体现人物真实性。
考点:多角度评价人物(性格多维性)。
2.词语赏析:“友人惭”的“惭”字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一字传神,既写表情更写心理:羞愧于被孩童驳倒,愧疚于自身失信失礼。
考点:文言词语的表现力(情感+神态)。
3.主旨理解:为何将此文归入“方正”门而非“夙惠”门?
参考答案:核心不在表现元方聪慧(夙惠),而在其坚守原则的方正品格(批“无信无礼”)。
考点:文本归类与主题关联。
4.文化解读:元方反驳时为何先批“无信”后批“无礼”?
参考答案:“信”是行为基础(失约),“礼”是言语修养(骂父),由事及人,逻辑严密,体现儒家“信为本,礼为表”思想。
考点:文化内涵的文本印证。
七、关键语句品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两个“中”字重复强调时间节点,“过”字直指友人违约,铺垫冲突。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时年”突出年龄之小,“戏”字营造童真氛围,与后文严肃辩驳形成反差,凸显人物早慧。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感叹句+贬义称谓“非人”,表现友人的粗野失态;“相委”推卸责任,反衬太丘守约的正当性。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并列复句形成排比攻势,“则”字强化因果逻辑,七岁孩童言如刀剑,直击要害。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与“引”写友人悔意,“不顾”的决绝姿态彰显孩童爱憎分明,呼应“方正”主题。
八、主旨升华
1.文本内核:通过“违约-斥父-童驳-惭离”事件链,揭示“信为立身之本,礼为处世之纲”的伦理观。
2.文化密码:折射魏晋士林对“方正”品格的推崇——不因对方身份(长辈/权贵)屈从谬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2课《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观沧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