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的主题剖析
一、原文呈现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这位南宋词坛的璀璨巨星,于公元1140年诞生在历城(今山东济南)。彼时,中原大地已沦陷于金兵之手,他自幼便目睹了金兵的残暴肆虐以及百姓在铁蹄下的悲惨境遇,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种下了抗金复国的种子。辛弃疾不仅才情横溢,在词作方面造诣极高,留存有六百多首风格各异、气势恢宏的词作,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还胸怀军事谋略与政治抱负,曾向朝廷呈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一心只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然而,他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格格不入,一生屡遭排挤与弹劾,仕途坎坷,壮志难酬,最终于公元1207年含恨而逝,谥号“忠敏”。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在词坛享有“词中之龙”的美誉。
三、写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送人》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当时辛弃疾任职江西安抚使。这一时期,他频繁遭受弹劾,仕途之路布满荆棘。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辛弃疾力主抗金的主张根本不被采纳,他内心充满了壮志难伸的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送别友人,借此次离别之情,抒发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中的情感,既是对友人远行的不舍,更是他对自身仕途困境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沉忧虑。
四、相关知识梳理
词牌知识:“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其格律相对规整,在众多词人笔下,承载过丰富多样的情感。辛弃疾选用此词牌来创作送别词,既遵循了词牌的韵律规范,又能巧妙地将自己复杂深沉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
用典知识:
“唱彻阳关”:这里的“阳关”指的是琴歌《阳关三叠》,其源自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被编入乐府,成为送别时经常吟唱的经典曲目。辛弃疾在此处用“唱彻阳关”,营造出浓郁的送别氛围,强化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行路难”:化用李白《行路难》的典故。李白诗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达的是一种迷茫与呐喊。而辛弃疾在本词中运用“行路难”,将其转化为对现实社会中仕途险恶、人生艰难的冷峻批判,赋予了典故新的内涵和深度。
五、诗词赏析
上片:离别之愁与壮志难酬:上片开篇“唱彻阳关泪未干”,描绘出一幅送别时的悲伤场景,一曲《阳关三叠》唱完,送别人的泪水却还未干,仅仅几个字,便将离别的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功名馀事且加餐”,从作者的一贯追求来看,他本是极为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像他在《水龙吟》中曾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自己分内之事;在《水调歌头》中也提到“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表明对功名应执着追求且要有远大目标。但在此词中,他却将功名视为身外“馀事”,这实则是他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报国壮志难酬,从而产生的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语。“且加餐”一句,借用了《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看似是劝慰之语,实则饱含愤懑。“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此句是写景,却又景中含情。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这不仅描绘出了视野的开阔,也暗示了友人行程的遥远与未知;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那被掩埋的青山,就如同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的正人君子,象征着正义与美好被黑暗所笼罩。这两句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担忧之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被压抑的愤懑之情,都巧妙地融入到景色之中,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片:世事艰难的感慨:下片“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将视野从当下的离别拓展到古往今来的种种事情。他指出,使人愤恨的事情千般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让人悲伤,聚会才让人欢乐吗?这里的“离合”“悲欢”是偏义复词,在“送人”这一情景下,“离合”侧重于“离”,“悲欢”侧重于“悲”。作者通过这样的反问,打破了传统送别词仅仅局限于离情别绪的狭隘范畴,将情感上升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层面。最后“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表面上是说江头风高浪急,但这还不是最险恶的,人间的道路才更加艰难。这里的“行路难”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人生道路的坎坷崎岖,更暗指仕途的险恶、社会的黑暗。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为官时积极筹款练兵,执法严厉,因此得罪了不少投降派和豪强富家,多次被弹劾去官。例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却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因这件事被弹劾为“奸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