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1、温度:T↑,v↑,存在最佳温度Tm。最佳温度值由组成、压力、催化剂性能决定。2、压力:P↑,v↑。3、氢氮比r:反应初期r=1,v较大;接近平衡时,r逐步增大至3v较大。4、惰性气体:yi↓,v↑。5、内扩散的影响:催化剂颗粒粒径。一、氨合成工艺条件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6、空速:空速如增加,生产强度提高。空速大,阻力大,功耗大。新鲜气量一定时,空速增大通过增加循环气量实现。循环气量过大,产生不能维持“自热”的问题。一般空速值:30MPa,20000~30000h-115MPa,10000h-1。一、氨合成工艺条件1、压力往复式压缩机,P=20~30MPa径向合成塔,高活性催化剂,离心式压缩机P=15~20MPa一、氨合成工艺条件压力分析提高压力利于提高氨的平衡浓度,也利于总反应速率的增加。高压法动力消耗大,对设备要求高。生产上平衡能耗及设备技术投资综合费用。压力在15~30MPa总能耗之间相差不大。压力分析☆就综合费而言,压力从10MPa提高到30MPa时;下降40%左右;30MPa左右是氨合成的适宜压力。☆从节省能源的观点出发,合成氨的压力应为15~20MPa。2、温度工业生产中控制入口温度和热点温度,视催化剂的型号来确定。温度过高会使催化剂过早失活。如A106催化剂使用温度范围为480~520℃。一、氨合成工艺条件氨合成温度氨的合成存在一个使反应速度最大的温度,即最适宜反应温度,它除与催化剂活性有关外,还取决于反应气体组成和压力。最适宜反应温度与平衡反应温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一、氨合成工艺条件氨合成温度内部换热式:床层冷管换热绝热反应层之间换热冷激式--未反应气体层间冷激氨合成换热一、氨合成工艺条件3、空间速率空速越大,反应时间越短,推动力增大,反应速率增加,转化率越小,出塔气中氨含量降低,生产能力增大。一、氨合成工艺条件空速对比一、氨合成工艺条件4、进出口气体组成(1)氢氮比:新鲜气中的比例严格按3:1;进塔气体比例以2.8~2.9:1效果较好。(2)惰性气体:理论上越低越好,实际在催化剂活性较高,循环气中惰性气体含量控制在16~20%。反之,按12~16%。一、氨合成工艺条件4、进口气体组成(3)入塔氨量:理论上越低越好。25~30MPa,一级氨冷,入塔氨量为3~4%;20MPa,二级氨冷,入塔氨量为2~3%;15MPa,三级氨冷,入塔氨量为1.5~2%。一、氨合成工艺条件氨分离:冷凝分离法原理:高压低温液化45MPa以上,水冷制得液氨20~30MPa下气相中氨含8%。液氨冷冻降温至-10℃,气相氨降至3%左右。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合成氨工艺流程原料气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分离液氨N2、H2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氨合成工艺流程1、传统氨合成工艺流程1960年代以前广泛采用,采用往复式压缩机,气体中含油雾,靠氨冷除去。惰性气体须排放。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低。2、节能型工艺流程余热回收装置。3、kellogg大型氨厂氨合成工艺流程三级氨冷,压力15MPa。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两次分离液氨并副产蒸汽的节能型工艺流程1—氨合成塔;2—中置锅炉;3—换热器;4—水冷器;5—一级氨分器;6—冷交换器;7—氨冷器;8—二级氨分器;9—液氨补充槽;10—循环压缩机两次分离液氨并副产蒸汽的
节能型工艺流程主要特点⑴采用中置式锅炉来副产2.4MPa的中压蒸汽。⑵设置了塔前后气体换热器。⑶采用了冷交器、氨冷器和氨分器三合一的装置。⑷惰性吹除气位置设在一级氨分器之后和冷交器之前。⑸新鲜气补入位置设在冷交器和氨冷器之间。⑹透平式循环压缩机设在冷交器与氨合成塔之间。⑺水冷+一级氨冷的氨冷凝分离装置。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大型氨厂氨合成工艺流程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三气回收三气:氨合成过程的吹除气、液氨贮罐中的弛放气和冰机惰性气体。吹除气:当新鲜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为1.43%,吹除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为23.24%,氨含量为10.32%时,则每生产一吨液氨所需排放的吹除量约为174Nm3/tNH3弛放气:冷凝过程部分氢氮气和惰性气体溶解,在1.6~1.8MPa的液氨贮罐中释放出来。二、氨合成与分离工艺流程变压吸附:利用沸石和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对气体组分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原理。氢分子不被吸收,制得纯氢。深冷分离:回收90%的氨。中空纤维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渗透性。二、氨合成与分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