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联想与想象.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一节联想与想象

01联想PART01

联想联想是图形创意的基础,图形创意中人们凭想象创造的新形象往往是以现实中存在的事物为原型进行再造的,而这种基本物形的发掘寻找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所谓联想,是指依据某些合理或看似不合理的关联性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可以是从一点出发向外发散,如由圆形的形态联想到各种具有这一特征的事物,如篮球、西瓜,铜钱、气球、太阳、涟漪等;也可以是按意识流从一点开始逐层推想,如从圆开始,到画圆的圆规一圆形的钟表一旋转的风车一乘风翱翔的老鹰一形如老鹰的斧头一树桩一啄木鸟。

联想根据联想线索的不同可将联想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形与形的类似联想1.相似性联想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2.连带性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借代联想、对比联想

相似性联想看似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因某种相似之处而形成“联系”,由此产生的联想称为相似性联想。这种联想方式主要是一种横向的发散,强调创造性,在现代图形创意中运用非常广泛,既要发掘事物表层形态的同构关系,又要探求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的同构关系。形与形的类似联想。这是由于事物相似的形态或某种类似的外在特征等而产生的联想。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即借助象征意义将各种具象的事物与抽象概念相联系进行联想。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象征元素由于内在的共性相似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关系。

相似性联想

相似性联想

相似性联想

如果说相似性联想强调创造性,连带性联想则更具有学习性它是指事物间在时空上或逻辑上有联系所形成的联想。图形创意中常用的连带性联想有四种:1、接近联想2、因果联想3、借代联想4、对比联想连带性联想

连带性联想(1)接近联想。即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而形成的联想如由眼睛联想到眼镜,由乌云联想到暴雨,船不离桨、秤不离砣都是典型的接近联想。在图形创意中多用大众熟悉的接近联想来指向观点,而发掘易被忽视的接近关系更能刺激视觉。

连带性联想(2)因果联想。事物由于前因后果的关系而被联系在一起,联想时可从一个原因推想到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或是由一个结果联想到多种原因。在图形创作中设计师更多的是将结果呈现在画面中而将原因交给大众去联想,当然这个结果应该是逻辑上可行而在现实中其原因却并不那么容易被发现,往往这种逻辑关系需要加以一定的夸张才能明确显现。

连带性联想(3)借代联想。即以个体借代群体、以局部借代全部的联想方式。通过借代联想凝聚形态,以最有表现力和形式感的部分进行再创造,构造出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在众多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设计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借代联想的身影,美丽的鹿角、身披醒目条纹的斑马常被借代野生动物乃至自然环境,在象征意义之外更增加了造型的可塑性。

连带性联想

连带性联想(4)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一种反向的思维方式,以与发起联想起点相对或相反的方向去进行联想,寻找相关的事物,如冷暖快慢、软硬、明暗、虚实、高矮、胖瘦、方圆、战争与和平等,均属于对比联想范畴。

连带性联想40分钟时间,联想30组可以对照的组合比如:五角星-国旗圆-圆规-芭蕾

02想象PART02

想象想象是在已有的知觉元素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虽然想象出来的新形象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或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想象的基础还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设计师们往往是把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超时空的想象联系在一起,或把不存在、不可能甚至相反的东西表现出来。想象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创意性行为表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力地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想象与联想在很多时候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转化的。

想象想象一般可以分成两种: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如图解、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形象的想象。比如看格林童话,看到书本中的小红帽与大灰狼,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关的样子。是一种无意想象,需要引导。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的形象,从而达到创意的目的。根据自己的主见,构建新的形象的过程。

想象

想象

想象

想象

想象实操:完成书的创意想象软件:ps大小:自定义格式:jpeg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而人有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