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沈周《蜀道难图》,图画展现了蜀道行旅景象:下方一水两岸,左右苍松红枫,高耸挺拔,怪石嶙峋,巉岩欲坠,三人骑驴过栈桥;左下绘依崖横梁立柱木栈,一红衣人骑驴行其上,道旁开阔处设有脚店,数人饮食休息于其中,一童仆店外饲驴;中部一峰特立突兀,苍松丹枫虬曲旁逸,右后为一驿馆,掩映于山间,一着红衣者依楼凭栏凝望,若有所思,左前栈桥凌驾深溪,二旅人骑驴行其上;上方连绵峰峦高耸入云,夹道松枫倒挂绝壁,山间窄径偏道,蜿蜒直通关隘,关楼踞险道而展旌旗,一白衣人立于关前,飞瀑砯崖转石,让人似闻万壑雷声。总体看来,此画构图严谨,布局缜密,用笔沉稳,以“粗沈”之风展示出创作主体对诗意的理解、自然的阐释和自我精神的呈现,几可谓“神品”(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上)。
李白的《蜀道难》与沈周的《蜀道难图》,虽为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呈现,却均凝聚着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射,成为其艺术意旨“凝固”与“外化”的具象符号。然而,两者的载体在本质上却有所区别:诗歌以语言为媒介,其抽象凝练的特性使其能够展现动态的叙述流程,甚至超越视觉限制,深入揭示和表达情感意旨;而画作则依赖于视觉的直观呈现与接收,以线条、色彩、构图等“可视”元素为载体,将主体情感意旨具象化于静态瞬间之中。正是这种媒介的差异性,导致沈周在转换李白《蜀道难》语象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依附与游离。这不仅体现出原诗与衍生图像的内在关联,更在呈现、遮蔽、增殖等维度上,展示两种艺术形式间复杂微妙的“互文关系”。
在《蜀道难》中,“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的李白,以诗意之笔描绘蜀地山川的壮丽画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山势之险峻;“天梯石栈相钩连”,生动再现栈道悬空的惊险之景,而伴随着“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磅礴视听,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蜀道之“危乎高哉”,产生“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的形象性审美感知。沈周基于李白诗歌语象,运用绘画构图技巧,将诗中语言描绘的巍峨壮阔之景转化为视觉图像,再借重峦叠嶂、栈道绵延、狭谷幽深等景致,从纵向和横向角度构建一个由群山环抱的封闭空间。行旅之人立于谷中仰望,但见高山重叠,遮蔽天际,逼仄低沉之感顿现。这样一来,图像就从整体上展现诗歌所描绘的峥嵘崔嵬之势,传达出蜀道“高”“险”“难”等特征,使得诗意、画像于此交汇,语言符号部分转化为图像符号,实现《蜀道难》主要诗意的图像再现。
诚如赵宪章先生《诗歌的图像修辞及其符号表征》所云:诗语所指对象的“有”“有形”“可见”三大维度共同构成图像再现诗歌的基石——“有”作为肯定性表意核心,确立图像无法描绘否定性存在的基本边界;“有形”强调对象在视觉层面的直接呈现,即形貌的捕捉,且这种形貌的展现须在“光”的允许下方能达到“可见”状态,进而为图像再现提供可能。这三个维度紧密相连,共同决定图像能否成功再现诗歌语象。
(摘编自罗建新《沈周对李白〈蜀道难〉的图像呈现》)
材料二:
舞蹈主要是借助肢体语言和舞台空间,展现文字背后的文学意象、文化氛围。舞剧《红楼梦》的二次创作,巧用传统戏曲里开开合合的“二道幕”和站沿条,建构起或公开或私密、或宽敞或狭隘的空间,借助高背官帽椅、山水屏风、长条案几、折叠纸扇、大红花轿等颇具雅趣的道具,表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的相遇、相知、相别、相离,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起合。全剧散发着“话本小说”的韵味,演员的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化为人物的潜台词,以及或外露或内敛的情绪与感情。通过一组组矛盾又统一的文学意象,远方与现实、繁华与废墟、盛景与衰败、热烈与幻灭等,表现作者对于生死无常、人生无序的哲学感喟。
舞剧《红楼梦》借鉴章回体小说结构,在表现形式上呼应了一百二十回通行版本,前后篇章间也构成镜像般的“互文关系”。如第三篇章“含酸”,与第一篇章“入府”和第九篇章“冲喜”前呼后应,一起表现了“宝黛钗”的情感变化;第四篇章“省亲”暗藏元春生前的困苦,第十篇章“团圆”见证她死后灵魂的恣意;第六篇章“葬花”与倒数第二篇章“花葬”,借花感怀的主体,由黛玉一人扩大至贾府群芳。
传统的故事框架,对应的是现代的意识和表现手法。舞剧以当代美学视角,对《红楼梦》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比如元春省亲,用服装的意象来反映元妃的身份和情感变化;又如“含酸”中,大红帷幕宛如一把切分舞台空间的剪刀,时而宝黛钗三人同居一檐下,时而又有双双独处的戏份,将三人的感情纠缠、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舞剧全靠肢体动作传情达意,没有有声语言的辅助,但这并没有造成理解偏差。每一个场景既让人觉得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有工笔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详细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锅酒》.docx
- 2025年初高中衔接语文模块检测卷及答案.pdf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一卷文学类文本《鼓书艺人》文本细读.docx
- 2025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文言文一注释以及翻译:徐孟昭 .docx
- 2025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作文导写:“孝亲”与“济世”.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生命的种子,代际的传承.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3道思辨类模拟作文题目+范文+点评.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坚守与归巢:零工七年张益唐的“长期主义”示范.docx
- 2026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暑假写景作文:《美丽的夏天》200字范文10篇.docx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