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我辈楷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业救国,我辈楷模

“办学狂人”张謇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

他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状元,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他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是个不折不扣的“办学狂人”。

他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的复旦公学,是复旦大学的前身。

他创办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因地处吴淞,曾一度称“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这是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在老西门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是今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河海大学前身。

1917年,在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的前身)在吴淞复校。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张謇是主要创建人之一。

而南通大学,亦是由他于1912年创办的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发展而来的。在这里,我们邀请了一位南通大学的学姐,就让她来为大家讲讲张謇与南通大学的故事吧!

第一次看到“张謇”这个名字,是在高中历史书上,那时我们只知道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而真正开始了解他,是在我考入南通大学后。犹记得报到那天从老师手里接过校园卡,老师对我们说:“欢迎来到南通大学,凭你们的校园卡可以免费参观学校南边的啬园哦!”

“啬园?那是什么?”我有些惊讶。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老师微笑着说。

我原以为,这不过是学校旁边一个普通的公园,便约了朋友闲暇之时去啬园散心。去了之后,只觉得见园子里曲径通幽,景色很美,很适合学生们来走走。而在我们看到了张謇先生的雕像和墓志铭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是一座墓园,是张謇先生的墓地。

时光回到1912年,张謇先生创办了南通大学的前身——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开始本科教育。他分别为这两所学校题写训词“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和“忠实不欺,力求精进”,今天的南通大学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正是分别取自其中。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张謇还积极聘请知名学者如杜威、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来南通讲学,借鉴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他还定期组织学生出国留学,开洋为中用、融通中西、教育国际化风气之先。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南通大学从先生一手创立的学院演变扩张成一所综合性大学。汉学家费正清教授曾说,南通大学是中国私立技术学校的典型代表。在中国的大学中,有一些大学堪称“始源性大学”,如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这些大学通过拆分、迁址,鸡生蛋,蛋生鸡,孵化产生了其他大学。而在地方性大学中,南通大学是少有的始源性大学,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点之一。

看到这些资料,我感到很自豪。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我就知道我与南通这个地方将有四年的共享时光,未曾想自己竟能够成为张謇先生的后辈,能够切切实实地跟随他的脚步前进。

在南通大学,随处可以看到与张謇先生相关的痕迹,甚至为了纪念张謇先生,南通大学还在2018年正式成立了“张謇学院”。张謇学院设置智能制造工程大类专业,学生前两年进行专业大类培养,后两年按自主选定的专业进行专业培养,专业方向包括“智能机电”“智能控制”“智能交通”等。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特区,张謇学院秉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及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率先设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期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先生曾经说过“人与草木无异,但若留存一、二有用事业在世,即可以与草木同生”。草木一岁一枯荣,但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却在后世留存。早在先生在世时,就有人自发为先生立像,而在今天,看到南通大学主校区教学楼前的雕塑和每每考试前必来叩拜的学子们,我想这应该算是切切实实实现了他老人家“与草木同生”的愿望吧!

更不必说课堂上,老师们讲到校史必会给我们讲与他相关的故事。先生的德行与操守,让我们由衷感佩。他出生在海门乡村,自小便参与农业生产,对农民耕作的辛劳甚是了解,又自幼饱读诗书,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民间疾苦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他曾说:“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黄宗羲关于读书人要体恤民艰、救民于水火的思想,我始终铭记于心,只要是与救国济民相关的事,我都视为己任,全力去做,这正是儒者经世济民的本分。”所以当先生发现当时在上海有好多出身贫寒、处于社会底层的同乡贫民们时,他努力去帮助他们,并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周围人。

面对近代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状况,当时许多人选择明哲保身、低调敛财。而张謇先生他高中状元,却从工业起步,发展到农工商诸业,期间的艰难险阻从未与外人提及。作为一步步从艰辛走向成功巅峰的企业家,张謇先生既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抒发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为民生福祉大声疾呼、慷慨陈词,又通过创办贫民工厂和社会机构等一系列举措为改善民生作持久不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