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主题创作展示与评价教学设计.docx

9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主题创作展示与评价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课时九“青春的价值”主题创作展示与评价

课时

9

授课班级

课题

“青春的价值”主题创作展示与评价

来源

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课型

单元导入课□阅读鉴赏课□

综合实践课?单元总结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聚焦“青春的价值”主题创作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学生已学完《沁园春?长沙》《百合花》等单元课文,掌握了意象运用、人物塑造等手法并完成创作。通过展示与多维度评价,能深化对青春价值的理解,提升文学创作与鉴赏能力,为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素材运用和语言表达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在交流中渗透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习者

分析

强(已有基础)

弱(提升空间)

1.经过单元学习,学生能说出《沁园春?长沙》中“百舸争流”象征青春奋进,《百合花》中通讯员“枪筒插野菊花”体现纯真。

2.创作中,能运用“朝阳”“奔跑”等意象,或设计“校园互助”等情节表达青春价值,且有较强的展示与交流意愿,小组合作时能积极发言。

1.在创作与评价中存在明显不足:意象运用上,多模仿课文“红烛”“星辰”,缺乏如高考范文中“青春是实验室的烧杯,盛满探索的滚烫”的创新。

2.人物塑造时,类似《哦,香雪》中“铅笔盒”的标志性细节少,人物行为与性格脱节;

3.评价他人作品时,仅能指出“语言通顺”“主题明确”,不会像分析课文那样从“意象与主题的契合度”“细节对人物的支撑作用”等专业角度评价。

学习策略

1.采用“展示—评价—反思”的闭环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拆解课文与高考范文的评价要素,结合自身作品实践评价标准。

2.利用对比表格、评价量表等工具,将抽象标准具象化,引导学生在互评中吸收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实现从“会写”到“会评”再到“会改”的提升。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展示作品,清晰说明创作中如何借鉴《沁园春?长沙》的意象或《百合花》的细节手法,表达对青春价值的理解。

2.掌握从“意象创新度”“人物典型性”“主题时代感”“语言精准度”四个维度评价作品的标准,并能用于简单评价。

低阶目标

教学重点

1.能结合单元课文与高考范文,深入分析作品在手法运用上的优劣,提出“增加类似香雪‘铅笔盒’的标志性细节”等具体修改建议。

2.能将评价经验转化为写作能力,在修改中优化意象、丰满人物,使作品更贴近高考作文“思想深刻、表达新颖”的要求。

高阶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拆解评价要素→初评表填写→课堂导入→作品展示→评价标准讲解→小组互评→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教学活动设计

拆解评价要素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意象(“橘子洲”“雄鹰”)与《百合花》的人物细节(“破洞衣服”),填写“课文元素—青春价值—手法作用”表格。

如在表格中填写“‘破洞衣服’—体现通讯员质朴—细节塑造人物”,并对照自己作品,标注运用的课文手法。

提供表格模板,线上批改,对未准确关联的学生提示“结合‘野菊花插枪筒’分析通讯员性格”。

表格填写完整、关联准确的学生获“分析小能手”电子徽章。

学习资源:课文节选、分析表格模板。

设计意图:为课堂评价提供课文参照,建立评价与课文的联系。

初评表填写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用“意象是否贴合主题”“人物是否有细节支撑”等4项简易标准,互评小组作品并填写初评表。

如评价某诗“‘灯塔’意象贴合‘指引’主题,但缺乏个人化表达”,并签名确认。

提供含具体示例的初评表,参与1-2个小组讨论,示范“从‘细节是否典型’评价人物”。

对有具体修改建议的评价表,在课堂展示优秀案例。

学习资源:初评表示例、小组作品打印稿。

设计意图:提前熟悉评价流程,为课堂深度互评铺垫。

课堂导入3min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展示两段文字——《沁园春?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与2023年高考范文“青春是乡村振兴的犁铧,在田野刻下希望的纹路”,对比分析“如何用文学手法让青春价值更鲜活”。

指出前者用“挥斥方遒”的动作,后者用“犁铧”的意象体现青春价值,举手分享发现。

板书“动作/意象→价值”,追问“我们的作品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引出本节课目标。

对能准确区分“动作描写”与“意象运用”的学生,口头表扬“能抓住核心手法,很棒”。

学习资源:投影设备、课文与范文对比稿。

设计意图:用熟悉的课文与高考范文建立关联,明确评价的核心是“手法对价值的表达效果”。

作品展示

12min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小环节1:展示准备与高考评分锚点对照(2min)

明确展示需对标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充实”“表达流畅”,重点检查作品是否包含:①类似高考范文的“核心意象句”(如“青春是实验室的烧杯,

文档评论(0)

伊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