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石窟的综合评估和分类保护利用策略探索.docx

中小石窟的综合评估和分类保护利用策略探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石窟的综合评估和分类保护利用策略探索

摘要: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导,以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和重庆市中小石窟保护示范工程为目标导向,文章以大足石刻68处中小石窟为例,对综合评估分类出的Ⅰ类、Ⅱ类和Ⅲ类石窟分别提出保护利用策略。重点是将Ⅰ类和Ⅱ类石窟作为活化利用代表性中小石窟,阐述其保护利用措施,以期对中小石窟的未来保护利用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石窟;文物;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大足石刻;保护与利用

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5.11.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作用。各级政府或部门在重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的同时,也更注重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情况。国家文物局等部委提出激活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与旅游需求①。重庆市政府实施以大足石刻为主的全市中小石窟保护示范工程,创新中小石窟寺管理模式②;重庆市委提出“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城乡互促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目标③;加强中小石窟保护管理,推进乡村石窟文化公园建设④。大足石刻中小石窟共计68处,属于重庆市大足区的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多分布在广袤乡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社会文化价值。

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重点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因此,本文将中小石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为丰富乡村振兴内容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良好纽带,沿用《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年5月(上)中《中小石窟的综合评估和分类保护利用策略探索—以重庆大足石刻为例(上)》的综合评估结果⑤,重点分析综合评估平均得分较高的29处石窟(图1),探索综合评估分类的Ⅰ类、Ⅱ类和Ⅲ类石窟保护利用策略,延续石窟原有功能,并赋予适宜的当代各种利用方式⑥,使其在石窟类文物价值发挥、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呈现一定作用。

1Ⅰ类石窟保护利用策略

按照最小干预原则,不改变石窟周边环境及乡村的自然景观,因山就势,面向大足区和相邻区县的城乡居民,建造出以Ⅰ类石窟为核心的必要展示空间和公共休闲活动场地,将Ⅰ类的7个石窟建设成大足区4个方向的乡村遗产公园。

位于中敖镇的板昌沟摩崖造像、峰山寺摩崖造像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舒成岩摩崖造像建设为大足区西北方向乡村遗产公园;位于正北方向的高坪镇眠牛石摩崖造像,靠近大足区、潼南区及四川省安岳县交界,且已具有知名度的楠木林的部分片区分布在四川省安岳县两板桥镇辖区,可与现已具备规模的冒咕田园、楠木林整合打造为大足区正北方向的乡村遗产公园,作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样板之一;位于金山镇的陈家岩摩崖造像,与毗邻的拾万镇五彩田园和石马镇石门山摩崖造像等景点建设为大足区东方乡村遗产公园;位于西南方向的珠溪镇玉滩摩崖造像,可以与同镇域的潮阳洞摩崖造像和佛安桥摩崖造像形成组团,沿濑溪河至重庆市荣昌区的万灵古镇,共同建设成大足区南方乡村遗产公园。

总体上,将Ⅰ类石窟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石窟或其他旅游景区景点整合为主题性旅游线路(表1),根据体验项目和游览线路设置旅游服务设施,利用乡村闲置地或空置房屋改建为文化休闲场所,如乡村活态博物馆、图书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儿童活动场地等⑦;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⑧,展示涉及石窟的多项内容,旨在使这些乡村遗产公园具备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让城乡居民在参观石窟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中有良好体验感。

1.1做好石窟本体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用地不占用乡村农用地,尽量与村庄文化活动用地及设施用地统筹考虑,以保护好石窟周边环境,保障文物保护利用项目顺利实施,促进乡村合理发展。除了公开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范围外,将Ⅰ类石窟保护管理要求纳入当地乡村规划中来规范村庄生产生活行为,防止村民乱搭乱建,以降低后期管理成本和难度。同时,需要参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要求,做好Ⅰ类石窟的日常保养、安全防护、病害治理和数字化信息采集等文物本体保护工作,实施石窟造像的抢救性保护工程,尽可能保持石窟文物本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多措施延续石窟文物价值。

1.2优化活动场地服务管理

做好活动场地的日常维护是优化服务管理的前提,要实现让游客有“回家”的舒适和惬意感,也要实现游客“想回家”的目标。

一方面,发扬乡村居民主人翁精神。要通过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建设等方式提升居民的地方依恋度,吸引中青年人群回村参与乡村建设,是保障活动场地日常工作开展的关键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