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郭齐勇先生学术简谱
先生姓郭,名讳齐勇,生于贫窘,熏沐慈仁,将心比心,积善成德。先生为人堂堂正正,光风霁月,坦荡磊落,蔼然和粹。
先生师从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三先生,主攻中国哲学史,而尤以儒学为显。先生敬礼先贤,守先待后,生命、生活与事业融合成一体。
先生勇兼仁智,追慕孔孟理想;胸怀天下,心忧苍生,关心国事民瘼。愈到晚年,愈感由变到常、由动到静之重要,乃主张品味日常生活平易、恬淡之滋味,回归常识、常情、常理与常道。先生有长者之风,德性光辉,化人无数,教泽广被,呵护后学。
本学术年谱谨参先生高第弟子胡治洪教授所编撰之《郭齐勇先生年谱暂编》,岁数改作当下通行计岁之法,且用阿拉伯数字。又据《返本开新——郭齐勇先生学术自传》及郭师本人提供的相关资料,略加修润,并增2023—2024年部分。纪事或不无遗漏,断语亦多有不当,万望海涵,敬祈指正。
1947年,出生
10月7日(农历八月廿三日),先生出生于武汉市武昌区板厂街九号郭家老屋。祖籍山西,先迁江西,清初再迁湖北。先生幼承家训,一生坚执“诚实不欺,公平守信,热心公益,乐施不倦”,“一要诚,二要清”。
1954年,7岁
9月,入保安街小学(武昌四小)读书。
1955年,8岁
入少先队,后任大队长。
1960年,13岁
入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读初中。
1963年,16岁
3月,入共青团。曾任学习委员和班长。初中毕业,在十四中读高中。
1966年,19岁
高中毕业,因“文革”爆发停止高考,失学闲居。
1968年,21岁
11月,作为知青被下放到天门。
1970年,23岁
7月,被抽调到应城当电工。任过班长,晋升为三级工。
1974年,27岁
7月,与朱德康结婚。两人同年同月出生,中学同班同学,下乡在一个知青点,到工厂同在一个分厂。
1978年,31岁
恢复高考,考取武汉大学哲学系,朱德康考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动力系。基本工资仍由湖北省化工厂发。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1980年,34岁
发表《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中庸”思想的再评议》(署名1978级报道组)。
1981年,34岁
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前半年毕业。发表《一个大学生堕落的启示》(署名思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选准目标,精诚专一》。
1982年,35岁
2月,考上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位先生的入室弟子。
1983年,36岁
4月,子郭迟生。
发文论克罗齐历史哲学、王船山思维模式、熊十力哲学性质,评《王船山认识论范畴研究》(与萧萐父合作)。
1984年,37岁
在《哲学研究》发表《通观全过程揭示规律性——读冯契新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与萧萐父合作)。另撰文论熊十力学问与行事、哲学史方法论、《尚书引义》中的认识主体和辩证逻辑思想,评陈修斋、杨祖陶《欧洲哲学史稿》。
3月,梁漱溟先生致函先生,言及熊十力先生著籍及家居事,并邀到京面谈。
12月,硕士毕业论文《熊十力的认识辩证法初探》通过答辩,留校任助教。
1985年,38岁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熊十力的认识辩证法初探》,又收入《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7年第1期。另撰文论熊十力哲学基本命题与思维模式,纪念熊十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评《明清文化史散论》、许冠三王船山专论述及近几年文化新潮。硕士论文扩充为《熊十力及其哲学》出版,梁
漱溟先生题写书名,萧萐父先生作序;点校《熊十力论著集之一——新唯识论》文言本及语体本上中卷出版。
开设哲学系必修课《中国哲学史》、全校公共选修课《文化学》。
赴北京参加汤一介先生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第一届中国文化讲习班。
协助萧萐父先生筹办“纪念熊十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熊十力及其哲学》受到与会学者好评。参编会议论文集《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出版,2008年改名《存斋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再版。
1986年,39岁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中西文化交流史〉略评》。《新华文摘》转载《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关于近年来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评介》。先生在文化热中首次把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论争概括为“儒学复兴”“彻底重建”“西体中用”及“哲学启蒙”说,并站在文化与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全面评论了前三说,明确提倡“新的综合”说。
1987年,40岁
6月,被评为讲师。9月,考上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萧萐父先生。
在《哲学动态》等发文,论中国文化的综合之路、熊十力的中国文化观,评《佛教哲学》《章太炎思想研究》。
1988年,41岁
7月,任哲学系副主任。
在《哲学研究》发表《文化学内核刍议》(与邓晓芒合作),《新华文摘》摘编。另撰文论贺麟前期的中西文化观与理想唯心论、梁漱溟的文化比较模式、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困局、五四运动以后中西哲学的融会,评《河殇》的文化观。
《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