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眩晕患者的中医个案护理.docxVIP

一例眩晕患者的中医个案护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例眩晕患者的中医个案护理

摘要

本文章详细阐述了一例眩晕患者的中医个案护理过程。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中医辨证分析,结合现代医学诊断,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中药护理、饮食调护、情志护理、起居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多方面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旨在总结中医护理在眩晕患者治疗中的经验与优势,为临床提供可借鉴的护理模式,以提升眩晕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引言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旋转,严重者可出现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认为,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疾病(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脑血管疾病(后循环缺血、脑梗死等)、颈椎病等。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涉及风、火、痰、瘀、虚等多种病理因素。中医护理在眩晕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护,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多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复发。

二、病例介绍

2.1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头晕、视物旋转1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昏沉感,偶有视物旋转,休息后可稍缓解,未予系统治疗。近3天上述症状加重,头晕明显,视物旋转,不敢睁眼,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耳鸣,听力稍下降,站立不稳,需他人搀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平素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有颈椎病病史5年,偶有颈部酸痛不适。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2.2入院症状与体征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呈强迫体位,闭目卧床,诉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耳鸣如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纳差,眠差,二便调。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滑。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5mmHg。神经系统检查: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颈椎活动受限,第5-7颈椎棘突旁压痛(+)。

2.3辅助检查

1.?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及梗死灶。

2.?颈椎X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

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4.?前庭功能检查:双侧前庭功能减退。

5.?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未见明显异常。

2.4诊断

1.?中医诊断:眩晕-脾肾两虚,痰浊上蒙证

2.?西医诊断:

-后循环缺血

-颈椎病(神经根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待查

-高血压病1级(中危)

三、治疗方案

3.1中医治疗

1.?中药内服:以健脾益肾、化痰熄风为治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肾气丸加减。药物组成:法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茯苓15g,陈皮10g,泽泻15g,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牛膝15g,葛根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2.?针灸治疗: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内关、足三里、丰隆、肾俞、脾俞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百会为诸阳之会,可升阳醒脑;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位,能祛风通络;内关、足三里、丰隆可健脾化痰;肾俞、脾俞补益脾肾。

3.?推拿治疗:先进行颈部放松手法,包括揉法、滚法、按法,放松颈部肌肉;然后进行颈椎斜扳法,纠正颈椎关节错位;最后进行头部推拿,点按头部穴位,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每周2-3次。

4.?穴位贴敷:选用吴茱萸粉、肉桂粉、生姜汁调制成膏状,贴敷于涌泉穴、神阙穴。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神阙穴可温补元阳,通过穴位贴敷,起到温肾助阳、引火归元的作用,每周更换2-3次。

3.2西医治疗

1.?改善循环: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循环,减轻头晕症状。

2.?控制血压:继续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3.?对症治疗:患者恶心呕吐明显,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缓解胃肠道症状。

四、护理措施

4.1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

1.?耳穴贴压: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神门、皮质下、交感、肝、肾、脾、内耳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敷于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度。耳穴贴压可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2.?中药足浴:选用艾叶30g、川芎20g、木瓜2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牛膝20g,水煎后放至适宜温度(40-45℃)进行足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艾叶温经散寒,川芎活血行气,木瓜、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

文档评论(0)

183****72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0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