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客至杜甫
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分析手法,掌握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3.理解思想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
作者生平经历杜甫的生平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他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紧密相关:一、读书漫游时期(712—746年,35岁前)背景: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官宦世家,祖父是著名诗人杜审言,家庭文化氛围浓厚。此时正值盛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作者生平经历经历:他自幼聪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早年接受系统教育,饱读诗书。20岁后开始漫游,先到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历时数年,饱览江南风光;后赴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期间与李白、高适等诗人相遇,结下深厚友谊,一同寻仙访道、饮酒赋诗。创作特点:此阶段作品多抒发壮志豪情和对自然的赞美,风格明快开阔,代表作有《望岳》,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了青年杜甫的远大抱负。
作者生平经历二、困居长安时期(746—755年,35—44岁)背景:杜甫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35岁赴长安求仕,却恰逢唐玄宗晚年,朝政腐败,科举失利,仕途受阻。经历:他多次向权贵投诗献文,却屡屡碰壁,生活日渐困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为维持生计,曾担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兵器库的小官),地位低微。
作者生平经历影响:长期困居长安,让他深刻体会到底层百姓的疾苦和官场的黑暗,创作风格开始转变,从早期的昂扬奋发转向对现实的关注。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奢侈腐化,标志着他“诗史”风格的初步形成。
作者生平经历三、战乱流离时期(755—759年,44—48岁)背景: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唐由盛转衰,社会陷入动荡。经历:战乱中,杜甫被迫流亡。他曾被叛军俘虏,困于长安,目睹叛军的残暴和百姓的苦难,写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道尽国破家亡的悲痛。后侥幸逃出,奔赴唐肃宗所在的凤翔,被任命为左拾遗(谏官),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后,他弃官携家逃难,辗转多地,目睹了更多战乱带来的惨状。
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名作皆出于此,以纪实手法深刻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苦难,“诗史”地位正式确立,风格沉郁顿挫。
作者生平经历四、西南漂泊时期(759—770年,48—59岁)背景:安史之乱虽逐渐平息,但唐朝国力大衰,藩镇割据、吐蕃入侵等问题频发,社会依旧动荡。经历:杜甫因战乱和饥荒,从华州南下,经秦州、同谷,最终于760年在成都浣花溪畔建成草堂,得到友人严武等的帮助,生活暂时安定,写下《客至》《春夜喜雨》等相对明快的作品。但好景不长,严武去世后,他失去依靠,再次漂泊,经渝州、忠州、夔州等地,晚年贫病交加。770年,他在由潭州前往岳阳的船上病逝,享年59岁。
作者生平经历创作:晚年作品情感更为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浓缩了他一生的苦难;《登岳阳楼》则将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意境阔大,情感悲凉。
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49岁的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这段时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同时一家人团聚的生活在曾经长久的分别后显得格外幸福。成都秀美的风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满了生活乐趣。这期间作者留下许多文字记录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点滴,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上元二年,761年,定居草堂的第二年春天,一位老友来访,杜甫欣然写下《客至》一诗。
题目解读客至诗后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