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VIP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孟子》三章

了解孟子及其作品,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难点)

体会“人和”“大丈夫”的内涵,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行仁政、走正道、经磨炼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重点)

学习目标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反动政府就忙于进行消灭共产党的战争。当时国民党有军队有430多万人,还配备有美帝国主义资助的先进武器装备,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连同地方部分加在一起才120万人,军事力量的悬殊是如此之大!但这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战争,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即“人心所向”。

其实,这不是共产党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得道多助”的论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孟子的这一论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其体裁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孟子的思想

性本善:人性向善,人性本善。

施仁政: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最早是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

行王道:“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本章及后面的两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分别出自《公孙丑下》《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xù)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施行“仁政”“王道”。

背景链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即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物质条件的优势。

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方圆三里的内城。

外城。

围。

连词,表转折。

这。

连词,表顺承。

句首发语词,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的原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护城河。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介词,凭借、靠。

巩固。

泛指山河。

震慑。

助词,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极点。

动词,到。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同“叛”,背叛。

代词,……的人。

归顺,服从。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介词,凭借。

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字词清单

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

委而去之

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