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白居易《池鹤二首》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池鹤二首
唐?白居易
其一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其二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二、词句注释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高竹笼: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在宅中筑竹笼养鹤,据《洛阳伽蓝记》载其“笼高丈余,周植翠竹”,既防鹤飞逃,也显雅致。
风标:指鹤的风度与品格(非“风向标”),如《世说新语》中“嵇康风仪秀整”的“风仪”,此处突出鹤在鸡群中的不凡气质。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丹砂:指鹤头顶的朱红色肉瘤,唐代文人认为鹤顶丹砂是“仙禽标志”(如《酉阳杂俎》载“鹤千年则顶赤”),“乍恐”写诗人对鹤的怜爱——怕鹤低头时丹砂脱落。
白雪:喻鹤洁白的羽翼,“常疑”显观察之细——鹤晒翅时,阳光照在羽毛上似要融化,暗写羽色之白、质地之柔。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鸬鹚(lúcí):水鸟,羽色黑褐,与鹤的洁白对比,“毛色下”指“毛色低劣”,非“位置低下”。
鹦鹉语声娇:鹦鹉善学人言,却无真情,“苦嫌”表“深深厌恶”——白居易反感鹦鹉的“谄媚语声”,暗讽官场中“趋炎附势的小人”。
怅望青田云水遥
青田:浙江青田县,自古为鹤的栖息地(《山海经》载“青田之山,有鹤栖焉”),此处代指鹤的“故乡”,也暗喻诗人心中的“隐逸之地”。
怅望:不是“绝望”,而是“带着期盼的怅然”——鹤望故乡,诗人望理想中的闲适生活,情感含蓄不外露。
恐是辽东老令威
辽东老令威:典出《搜神后记》:汉代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乡,唱“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此处以鹤喻丁令威,既写鹤的仙姿,也暗写诗人“历经宦海、渴望归乡”的心境。
奋迅终须天外飞
奋迅:“奋力展翅”的样子,“终须”表“终究会”——诗人虽将鹤笼养,却坚信鹤终究会飞向天外,暗喻自己“虽退居洛阳,仍有对自由的向往”,非“彻底沉沦”。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闲适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以“贬谪江州”为界:前期写《卖炭翁》等讽喻诗批判现实,锋芒毕露;晚年因官场失意退居洛阳(829年起),远离党争与宦官专权,转而以“养鹤、种花、谈禅”为乐,写下大量“以物自喻”的闲适诗——《池鹤二首》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中“鹤”的形象,正是他晚年心境的缩影。
(二)写作背景
这组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时年63岁的白居易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闲职),已在洛阳居住五年。此时他已重修香山寺,在宅中开辟“池鹤园”,养鹤两只(据其《池鹤记》载“吾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每日观鹤、饲鹤,借鹤抒情。
当时的白居易,虽无政务烦忧,却仍有“双重矛盾”:一方面,他厌倦官场的“鹦鹉语声娇”(谄媚),渴望如鹤般“天外飞”(自由);另一方面,他又留恋洛阳的闲适生活(“主人相恋未能归”),不愿再卷入纷争。《池鹤二首》便藏着这份“想飞却又留恋”的细腻心境——既赞鹤的风骨,也写自己的妥协与坚守。
四、相关知识梳理
1.唐诗中“鹤”的意象对比
白居易的“池鹤”与其他诗人的“鹤”意象差异显著,核心在“笼中鹤”与“自由鹤”的分野:
诗人/作品
鹤的类型
核心意象
情感倾向
崔颢《黄鹤楼》
凌云鹤
载仙的灵禽(“黄鹤一去”)
对仙境的向往
刘禹锡《秋词》
晴空鹤
昂扬的猛禽(“排云上”)
对逆境的乐观
白居易《池鹤》
笼中鹤
有风骨的困禽
对自由的渴望+对现实的妥协
白居易的创新在于:不写鹤的“自由高飞”,而写鹤的“笼中坚守”——即便被困,仍有“风标”,仍盼“天外飞”,这与他“退而不休、守而不怨”的晚年心境完全契合。
2.白居易“以鹤自喻”的三层内涵
《池鹤二首》中,“鹤”是诗人的“化身”,内涵层层递进:
第一层:品格的象征(其一“风标”):鹤在鸡群中仍有风度,对应诗人在官场浊流中仍守清白(如拒绝宦官拉拢);
第二层:处境的写照(其一“高竹笼”):鹤被笼养,对应诗人“闲职在身、不得自由”的处境(虽无实权,仍需定期到东宫值班);
第三层:理想的寄托(其二“天外飞”):鹤终究要飞向天外,对应诗人“渴望归隐、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如晚年想归故乡下邽)。
3.闲适诗的“浅近与深意”
这组诗尽显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
语言浅近:无生僻字(“鸡”“雪”“风”均为常用词),无复杂典故(仅“辽东令威”一处,且易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