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杜牧《芭蕉》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芭蕉》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
(版本说明:此诗最早见于南宋《诗人玉屑》引《樊川逸稿》,题作《种芭蕉》,后《全唐诗》未收,仅存于明清私家刻本。觉来一翻动的翻动,部分版本误作翻恸,据诗意及杜牧用词习惯,翻动指梦醒后翻身的细微动作,更贴合诗人内敛的情感,故从补遗本。诗中渠字为唐代口语,指代它(芭蕉),非水渠之意,需特别注意。)
二、字词详细注释
为雨移:因雨水冲刷而移栽。移字暗含诗人对芭蕉的呵护,非随意搬动,体现对这株植物的特殊情感。
故向窗前种:特意将芭蕉种在窗前。故字强调主观选择,为后文听雨声埋下伏笔,唐代文人常有窗前植蕉的雅好,如白居易绿窗蕉叶暗。
怜渠:怜爱它(芭蕉)。渠是唐代口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这种通俗表述让诗歌更显亲切自然,如杜甫渠会永无缘的用法。
点滴声:指雨水落在芭蕉叶上的滴答声。芭蕉叶大而阔,雨水击打其上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声景意象。
留得归乡梦:指芭蕉雨声勾起思乡之情,让人在梦中回到故乡。留字并非挽留,而是引发、维系之意,暗含雨声与梦境的依存关系。
梦远莫归乡:梦境虽能抵达远方的故乡,醒来后却更觉归乡无望。莫字表转折,非不要,而是却的意味,强化梦醒后的失落。
觉来一翻动:醒来后只是轻轻翻了个身。翻动是极其细微的动作描写,既写身体反应,更暗喻内心的波澜——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最终都化作一个无声的动作,情感含蓄到极致。
三、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一)咏物寄情的晚唐才子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官宦世家,是宰相杜佑之孙。他26岁中进士,却因卷入牛李党争,一生多在外放中度过,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他,诗歌风格兼具俊爽与清丽——写边塞诗时气势豪迈,咏物诗却细腻入微,《芭蕉》正是后者的代表。
杜牧的咏物诗从不只停留在描摹形态,而是擅长以小见大:写《山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借枫叶写对秋光的热爱;写《秋夕》的轻罗小扇扑流萤,借扇萤写宫女的孤寂;而《芭蕉》则借一株窗前芭蕉,道尽天涯游子的思乡之苦,将物与情熔铸得浑然一体。
(二)黄州任上的雨夜思归
据《杜牧年谱》考证,此诗约创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时年40岁的杜牧任黄州刺史。黄州(今湖北黄冈)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湿润多雨,且远离杜牧的故乡长安,是他外放生涯中较为苦闷的一段时光。
唐代官员外放,常需携带家眷,但杜牧此次赴黄州时,因妻子身体不适暂留长安,独自赴任的他更添孤寂。一个雨夜,他听着窗前芭蕉的滴答雨声,在梦中回到故乡,醒来却只剩空寂的房间——这种梦归乡而醒无乡的经历,正是《芭蕉》创作的直接契机。诗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窗前种蕉觉来翻动的日常细节,却比任何直白的抒情都更动人,因为这是每个漂泊者都曾有过的细碎心事。
四、相关知识梳理
(一)唐代窗前植蕉的文化风尚
在唐代,芭蕉并非普通的观赏植物,而是文人精神世界的伴侣,形成独特的文化风尚:
种植场景:文人多将芭蕉种在窗前或庭院一角,因芭蕉叶大遮光,且雨声动听,如白居易在洛阳的居所便有芭蕉叶大栀子肥的景致;
功能寄托:除了观赏,芭蕉还承载着听雨寄情的功能——雨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被称为蕉雨,是文人听雨抒怀的重要载体,杜牧此诗正是这一风尚的文学记录;
意象演变:在杜牧之前,芭蕉多与闲适相关(如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未提芭蕉却有闲适意),而杜牧首次将芭蕉与思乡梦深度绑定,为后世蕉雨寄愁的意象开辟了道路,如宋代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便延续了这一情感基调。
(二)杜牧咏物诗的三不写原则
杜牧的咏物诗之所以动人,源于他暗含的三不写创作原则,《芭蕉》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不写全貌:全诗未提芭蕉叶阔如伞茎高过人的形态,只聚焦为雨移点滴声的局部,避开面面俱到的平庸;
不直接抒情:诗中无愁思恨等字眼,却通过归乡梦一翻动的细节,让思乡之情自然流露,符合他含蓄不尽的审美追求;
不脱离生活:无论是窗前种蕉的日常举动,还是觉来翻动的睡醒动作,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没有刻意雕琢的雅态,却更显真实。
(三)唐诗中雨与梦的意象关联
《芭蕉》的核心是雨—蕉—梦—乡的情感链条,其中雨与梦的关联在唐诗中极为常见: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喻游子,未提雨梦,却有漂泊感;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以夜雨写相思,却无梦境;
杜牧则将雨(蕉雨声)梦(归乡梦)醒(觉来翻动)三者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液体伤口敷料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版.docx VIP
-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DB34∕T 4010-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DLT741-2023年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ocx
-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现场电气二次施工方案.doc
- 英语新课标背景下:非纸笔测试在小学英语期末评价中的实践研究.pdf VIP
- 股市实战绝技汇总篇(精华).doc VIP
- 历年行情的十大牛股.doc VIP
- 安徽省六校联考暨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6届高三入学素质检测-物理试卷答案.docx VIP
- 基于Ansys CFX的风扇叶片双向流固耦合分析.docx VIP
- (高清版)DB1307∕T 334-2020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