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字词详细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唐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山东:并非指今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地区。王维家乡蒲州(今山西运城)位于华山以东,故称山东兄弟。唐代地理概念中,山东通常指函谷关或华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地区。
异乡:他乡,指王维当时所在的长安(今陕西西安)。
异客:在外地做客的人,既指地理上的漂泊,也暗示心理上的陌生感。
佳节:指重阳节,古时佳节常有家人团聚的习俗,因而更易引发思乡之情。
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倍字强调了佳节对思乡情感的催化作用。
登高: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祈福,唐代尤为盛行此风。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古人认为重阳节佩戴茱萸可驱虫、避灾、祈福。通常将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在身上。
少一人:指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发现少了自己一人,从对方视角写思念之情。
三、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一)少年诗人的成名之作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代诗坛与画坛的双重巨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于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当时王维年仅十七岁,这是他现存诗作中较早的名篇,也是使他在长安文坛崭露头角的成名作。与晚年创作《山居秋暝》《红牡丹》等作品时的禅意风格不同,青年王维的诗歌充满真挚热烈的情感,语言质朴自然,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
(二)长安漂泊的思乡情怀
十五岁时,王维带着弟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今山西运城)到长安求学,成为一名京漂少年,谋划科举考试,追求功名仕途。开元四年的重阳节,年仅十七岁的王维在异乡长安,目睹京城欢度佳节的景象,想到家乡的亲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思乡之作。
据考证,王维的出生地河东蒲州,即今山西运城地区,当时属华山以东,故称山东。此时的王维初到长安不久,尚未考取功名,异乡的孤独感与佳节的氛围相互交织,使思乡之情更为浓烈。这种青春时期的真挚情感与艺术才华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相关知识梳理
(一)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唐代已形成完整的习俗体系:
登高避灾:古人认为重阳节登高可以避灾祈福,这一习俗源自汉代,唐代尤为盛行。
插茱萸:茱萸香气浓烈,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驱虫辟邪,保护身体健康。
饮菊花酒:菊花在秋季开放,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重阳节饮菊花酒成为传统。
家人团聚:如同春节、中秋一样,重阳节也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这种文化背景使漂泊异乡者更易产生思乡之情。
(二)山东的地理概念演变
诗中的山东并非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唐代的地理概念:
唐代山东通常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包括今山西、河南、河北等部分地区。
王维家乡蒲州(今山西运城)位于华山以东,故诗中称家乡兄弟为山东兄弟。
随着历史变迁,山东的地理概念逐渐东移,到明清时期才大致指今天的山东省区域。
这种地理概念的变化是阅读古诗时需要注意的文化常识。
(三)王维诗歌的风格演变
王维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诗歌(青年时期):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少年行》等,情感真挚热烈,语言质朴自然,充满青春气息和生活感受,题材多为思乡、游侠、边塞等。
后期诗歌(中年以后):如《山居秋暝》《辛夷坞》等,风格转向空灵幽静,充满禅意,形成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题材以山水田园为主。
这种风格变化与王维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安史之乱后,他官至高位却潜心禅修,心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诗歌风格。
五、诗歌赏析
(一)开篇点题的情感爆发
首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层层递进地强化了孤独感:独写形单影只的处境,异乡指地理上的陌生环境,异客则强调心理上的疏离感。这三个词精准地描绘出一个少年游子在异乡的复杂感受。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点石成金的妙句,它不仅点明了重阳节的背景,更揭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体验: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孤独的异乡游子面对他人的欢聚,思乡之情自然加倍强烈。这句诗语言朴素无华,却高度概括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成为表达客中思乡之情的格言式警句。
(二)换位思考的巧妙构思
颔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构思。诗人没有继续直抒胸臆,而是转换视角,从对方入手,想象家乡兄弟们登高过节的情景:他们按照习俗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祈福,却发现少了自己一人。
这种写法的妙处在于:
视角转换:从我思亲转为亲思我,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细节生动:登高处、插茱萸等细节描写,使画面感极强,仿佛亲眼所见。
情感深化:少一人的遗憾,既写出了兄弟们对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