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骨科临床体格检查操作指南
骨科临床体格检查是骨科医师诊断疾病的基石,是连接病史采集与影像学检查的桥梁。一份详尽、规范的体格检查不仅能为明确诊断提供关键线索,有时甚至能直接确立诊断。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骨科体格检查思路与操作方法,强调“视、触、动、量”四诊合参,并结合专科特殊检查,以期全面评估患者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及神经功能状态。
一、检查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在开始任何骨科检查前,医师应牢记以下基本原则,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适度。
1.环境准备:检查环境应安静、私密、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必要时配备检查床、卷尺、叩诊锤、棉签、大头针等工具。
2.患者沟通:向患者简要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及可能引起的不适,争取患者配合。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表情,随时调整力度和方式。
3.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需充分暴露,以便全面观察和准确操作,但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4.对比检查:始终与健侧进行对比,尤其是在观察形态、测量长度、判断活动度及感知压痛时,对比是发现异常的重要方法。
5.系统规范:遵循“视诊→触诊→动诊→量诊→特殊检查”的顺序进行,避免遗漏。检查应从健侧开始,逐渐过渡到患侧,以减轻患者紧张感。
6.轻柔操作:动作应轻柔、规范,避免粗暴检查加重患者疼痛或损伤。对于疑似骨折、脱位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活动。
7.全面细致:不仅要关注病变局部,还要注意其对邻近关节及整体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远处的牵涉痛或反射痛。
8.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应紧密结合患者的病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检查效率和阳性发现率。
二、脊柱检查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检查应从整体到局部,重点评估生理曲度、活动度、压痛点及神经功能状态。
(一)视诊
1.整体观察:患者取站立位,从前方、侧方和后方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注意有无脊柱侧弯、后凸(驼背)、前凸畸形,两侧胸廓是否对称,骨盆是否倾斜。
2.皮肤与软组织:观察脊柱区域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窦道、瘢痕、色素沉着,毛发分布是否异常(如腰骶部毛发丛生可能提示隐性脊柱裂)。注意有无肌肉萎缩或痉挛,特别是竖脊肌。
3.姿势与步态:观察患者站立姿势、行走步态有无异常,如跛行、鸭步、痉挛步态等,可提示不同的脊柱或神经肌肉病变。
(二)触诊
1.椎体触诊:医师用食指、中指指腹沿脊柱棘突自上而下滑动触摸,感受棘突的排列是否整齐,有无偏移、压痛或叩击痛。
*压痛: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师用拇指逐一按压各棘突、棘间韧带、椎旁肌及横突。注意压痛的部位、深度、范围及性质(锐痛、钝痛、酸痛)。
*叩击痛:包括直接叩击痛(用叩诊锤直接叩击棘突)和间接叩击痛(双手置于患者头顶,向下施加压力或轻轻叩击)。间接叩击痛阳性常提示脊柱椎体或椎间隙病变。
2.软组织触诊:触摸椎旁肌有无紧张、痉挛、硬结或条索状物,以及有无压痛。同时注意检查骶棘肌、臀中肌、梨状肌等部位有无压痛,以排除肌肉筋膜病变。
(三)动诊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检查脊柱各方向的主动活动度,必要时进行被动活动检查,并与健侧对比。注意活动受限的方向、程度及伴随症状(如疼痛、僵硬)。
1.颈椎活动度:
*前屈:下巴触及胸骨柄。
*后伸:视线可触及天花板。
*左右侧屈:耳朵可接近同侧肩部。
*左右旋转:下颌可接近同侧肩部。
2.腰椎活动度:
*前屈: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测量指尖与地面的距离或记录椎体前缘垂线与大腿的夹角,或使用改良Schober试验(在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向上5cm及向下10cm作标记,测量前屈后两点间距离的增加,正常应5cm)。
*后伸:患者直立,向后弯腰。
*左右侧屈:患者直立,向左右侧弯腰,测量双侧指尖距地面的距离差。
*左右旋转:固定骨盆,患者躯干向左右旋转,测量双肩连线与骨盆横径的夹角。
(四)特殊检查
1.颈椎特殊检查:
*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试验):患者坐位,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双手置于头顶并向下加压。若出现颈肩痛或上肢放射痛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稍前屈并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向相反方向牵拉。若出现患肢放射痛或麻木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神经根受压。
*椎动脉扭转试验:患者坐位,头后仰并向左右侧旋转。若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为阳性,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需谨慎操作,避免快速猛烈旋转)。
2.腰椎特殊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住踝部,另一手轻压膝部以保持下肢伸直,缓慢抬高患肢。正常人可抬高至70°以上。若在60°以内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