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36
某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横向裂纹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
在当今火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之中,为了实现降低能耗和污染的目标,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刻不容缓。华能营口电厂II期2台600MW超超临界锅炉作为国内首批首台和第二台投产的机组,在近期检修期间发现水冷壁局部存在横向裂纹,影响机组运行安全。水冷壁管表面的横向裂纹位于炉内热负荷高的区域,裂纹从外壁向内壁向着火侧发展。裂纹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特征表现出热疲劳裂纹。L高于火背面,表明该区域的防火墙侧面有轻微的超温现象。从金相分析结果来看,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短期超温和温度交替作用的结果。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参数测试,发现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水冷壁出口温度迅速波动,温度波动过程中出现过热现象,由此对横向裂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横向裂纹;
目录
7379摘要 1
10730第1章绪论 3
136801.1超起临界锅炉的发展 3
113621.1.1超临界定义 3
21571.1.2超超临界定义 3
187751.1.3超临界锅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1071.1.4超临界锅炉发展趋势 8
171241.1.5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系统 9
12271.2超临界机组现阶段主要问题 9
86621.3背景及意义 10
262111.3.1课题背景 10
148161.3.2课题意义 10
16242第2章设备简介 11
2.1锅炉设计特点. 11
2.2水冷壁设计特点. 13
2.3燃烧系统特点. 15
第3章水冷壁横向裂纹情况. 16
3.1裂纹位置 15
239093.2裂纹形式 17
215753.3裂绞形成机理 19
112413.4本章小结 19
16376第4章水冷壁温度分布特性 21
34144.1水冷壁温度测点 21
198484.2水冷壁工质温度分布 21
249764.3水冷壁工质温度分布趋势 24
133384.4本章小结 27
28587第5章运行工况分析及燃烧调整 28
10065.1运行工况分析 28
156665.1.1燃煤特性 28
36915.1.2运行工况分析 30
179525.2燃烧调整试验 36
301025.2.1试验项目 36
65015.2.2试验内容及结果 37
137165.3调整试验分析总结 41
121995.3.1消除设备缺陷 41
259165.3.2AGC指令的大幅、频繁变化 42
271345.3.3磨煤机投运方式 42
308225.3.4水动力核算匹配热负荷 43
39955.4本章小结 43
31072第6章结论与展望 44
25116.1结论 44
70356.2展望 44
22783参考文献 46
第1章绪论
1.1超起临界锅炉的发展
1.1.1超超临界定义
日本的定义为压力大于24.2MPa,或温度达到593℃;丹麦定义为压力大于27.SMPa:西门子公司的观点是应从材料的等级来区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等等。我国电力百科全书则将超超临界定义为:蒸汽参数高于27Mpao。
综合以上观点,一般将超超临界机组设定在蒸汽压力大于25MPa,蒸汽温度高于580℃的范围。
1.1.2超临界锅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发电和发电装机容量。在年发电量中,火电占81.54%,这是中国主要的发电,中国的主要燃煤发电。中国燃煤电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位效率低,煤耗高。
目前,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效率,环保性能,可靠性,机动性,投资和废物利用率。为此,未来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的主要途径是燃煤联合循环和高效超临界发电技术。其基本设计理念是: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降低油耗,从而降低电价,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高效超临界发电技术是基于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传统煤基超临界发电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蒸汽的先进参数和先进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超临界压力机组是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技术,与亚临界机组相比,其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在相同的发电能力下,煤耗低于亚临界机组,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因此,发展超临界机组以应对中国火电发展面临的规模和困难势在必行。加快高效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电力紧张,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最实际有效途径。预计高效超临界机组将成为中国下一代燃煤火电机组的主发电机组。
(1)国内外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
1).国外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就开始发展大型超临界机组。超临界压力机组初期产生的蒸汽参数设定为25MPa,蒸汽温度为560℃。由于压力和温度升高,主要耐热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