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VIP

第12课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12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常用文言词语。

2.赏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诵读全文疏通文意

任务三整体感知绘制心路历程

任务四聚焦赏月,品味意境

任务五叩问“闲人”,深解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文章——“唐宋八大家之一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贾谊论》等。

豪放词派创始人开拓词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书画

【书法】“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

擅长行书、楷书,遍学晋、唐、五代名家之长,并将其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所书《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绘画】湖州画派代表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美食——自笑平生为口忙

当官总被贬

惨到住破庙

半夜不睡觉

他是谁?

苏轼

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2.了解文体知识(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文《赤壁赋》《石钟山记》,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西林壁》、《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唐宋八大家: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写作背景】

出处: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王安石新法持有不同意见,以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

元丰六年(1083):作者在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写下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

“乌台诗案”

“乌台即苏轼受审的御史台。据《汉书》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又称之为“乌台”。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知识补充】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又名月台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历代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

承天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

任务二全文感知,疏通文意

1.播放名家范读音频(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停顿和语气

2.下发任务单:

①读准字音:标注生字词读音(如“遂、“寝”、“藻荇等)

②读懂大意:结合注释,尝试口头翻译全文。圈出翻译有困难的字词句

③分类整理文言知识

【听范读】

播放音频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翻译】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