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患者还可以服用一些三环类抗抑郁药或SSRI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减少暴食的频率有效,同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对预防复发也有效。在治疗贪食发作时,使用氟西汀的剂量要高于治疗抑郁发作时的剂量,一般为60mg/天,对于某些难治患者,也可试用心境稳定剂,如卡马西平和碳酸锂等。第61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病程及预后

对神经性贪食自然病程和预后的了解不多。目前认为该病趋向一个慢性反复波动的病程,但总体来说预后较神经性厌食要好。国外报道,经过10年随访,50%的神经性贪食患者症状消失,大部分患者病情改善。预后较好的因素包括症状较轻、功能较好、坚持接受门诊治疗等,此外,神经性贪食的催吐等清除行为的严重程度与预后也有关。第62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的明显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变为基础,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体重无明显减轻。第63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流行病学本病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更常见于女性人群中,起病通常在成年早期和中期。(二)病因这类患者大多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癔症性人格特征,遇到精神刺激后导致发病,这些刺激因素包括:工作、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以及个人的欲望、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不良家庭环境如缺乏信任、酗酒、家庭教育不当等。呕吐可以看做是易感个体对心理因素的躯体反应。第64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生物学因素有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异常,但究竟是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的后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患者下丘脑的皮质醇分泌增加,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提示下丘脑功能也可能存在异常。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也可能起了作用,神经性厌食患者的姊妹中有6%一10%也存在该疾患,高于同年龄组普通人群的1%-2%。第29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临床表现1.故意限制饮食以减少摄人量和(或)增加机体消耗为目标的行为是神经性厌食的特有临床表现。患者严格限制每餐所吃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尤其是高能量食物,把含脂肪多的食物视为大敌。最初患者常以各种理由回避与家人共同进餐,如暂时不饿、一会儿再吃、现在来不及吃等,或谎称已用过餐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变为几乎不吃有营养的食物,常常以蔬菜或水果代饭充饥。第30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患者大多没有食欲减退,特别在起病初期,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发胖,而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食欲。30%~50%患者在发病半年到一年以后逐渐出现贪食的症状,因不能控制限制饮食的行为而出现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但事后又对进食行为感到后悔,所以通过催吐、导泻、使用利尿剂等不适当的方式来防止吸收过量的食物。第31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症状是关于体重的先占观念以及对体形和体重的不适当自我评价。患者过分看重体形和体重,常抱怨自己太胖,并频繁地称体重、照镜子、测三围等,为避免体重增加,常采用过度运动、服药、自我诱吐等行为,运动的强度多与体力极不相称。第32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患者对自己身体形象出现错误的感知,即使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太胖,或认为自己的某个部位太大,称为体像障碍。同时,他们认为越瘦越美,拒绝保持同年龄和身高相对应的最低正常体重,患者往往不认为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对疾病没有自知力。同时由于强烈的害怕体重增加往往不要求治疗,或对治疗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采用各种手段抗拒治疗。第33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有些患者虽然承认自己的体重很低、严重营养不良的问题,但并不在意,仍不肯接受进食或为改善健康状况而采用积极的措施。3.躯体表现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消瘦、肌肉萎缩、乳房萎缩、皮肤干燥、面色灰黄、毛发干枯脱落、脸部和身体的绒毛脱落、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反射迟钝、骨质疏松等,由于反复诱吐引起的无痛性唾液腺肥大、牙釉质侵蚀。性功能异常很常见。第34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精神症状抑郁情绪在临床中很常见,可有30%一40%的患者符合抑郁发作的标准。特点是情绪低落同时伴有情绪不稳、易冲动、易暴发、发泄性及自杀行为。睡眠障碍也较常见。有些患者有强迫性症状,如自己不进食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或督促家人进食,如果不服从常常严厉批评家人,或大哭大闹,严重者甚至给不服从者严厉惩罚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