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李清照《题八咏楼》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诗作原文
题八咏楼
宋?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二、白话译文与情感转译
白话译文
这座八咏楼承载着千古文人的风流才情,可眼前这大好江山却只留给后人无尽的忧愁。
楼下的江水通向南方广阔的土地,绵延三千里;楼的气势威严,足以震慑江南十四州的城郭。
情感转译
译文不仅追求字面准确,更注重传递李清照特殊心境:首句千古风流中暗含对历史荣光的追慕,却在第二句急转直下,留与后人愁将个人悲愁与江山命运相连,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强烈碰撞。水通南国的开阔与气压江城的雄浑,看似在赞美地理形胜,实则暗藏对山河破碎的痛惜——三千里水路本是富庶象征,十四州疆域原是国防屏障,此刻却都成了忧愁的载体。这种以壮景写悲情的笔法,正是李清照后期诗作的典型特征。
三、重点字词注释与文化解码
八咏楼:位于今浙江金华(宋称婺州),原名玄畅楼,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因沈约作《八咏诗》题于楼上,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名楼,既是文人吟咏胜地,又是军事瞭望要塞。
风流:指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才情风范与文化积淀,并非指男女情爱。沈约、崔颢、李白等都曾为楼题诗,形成独特的诗楼传统。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地区。南宋时南国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暗含对半壁江山的无奈称谓,与北宋时期的天下概念形成对比。
江城十四州:据《宋史?地理志》,婺州(金华)为浙东重镇,管辖范围涉及浙闽赣交界的十四个州府,是南宋防御金兵南侵的战略要地。十四州并非确指,而是概称江南重要州郡。
气压:既指八咏楼的地势雄伟,也隐喻诗人内心的精神力量。与薛涛壮压西川的豪迈不同,李清照的气压中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与担当。
四、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女词人、诗人。其创作以靖康之变(11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闺阁生活与艺术情趣,风格清丽明快;后期经历国破家亡、丈夫赵明诚病逝、金石文物散佚等重大变故,作品转向悲怆沉郁,却于绝望中透出坚韧品格。
《题八咏楼》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是李清照流寓金华期间的作品。此时她已50岁,距靖康之变已七年,正处于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之越,又之衢的漂泊途中。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1134年金兵再度南侵,南宋朝廷被迫从临安(今杭州)南迁,李清照追随朝廷流亡至金华,暂时寓居陈氏第宅。
八咏楼在当时不仅是文化地标,更是军事要塞——它位于金华古城墙转角处,兼具瞭望防御功能。站在楼上,李清照既能感受到沈约等前贤的文化遗风,又能望见通向南方的水路与辽阔疆域,联想到金兵步步紧逼的局势,不禁感慨万千。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使这首短短四句的诗作承载了沉重的历史分量。
五、相关知识梳理与比较研究
1.八咏楼历代诗作对比表
作者
作品
核心意象
情感基调
文化视角
沈约(南朝)
《登玄畅楼》
秋月、春风、落桐
文人失意
个人情怀
崔颢(唐)
《题沈隐侯八咏楼》
绿窗、明月、塞鸿
怀古伤今
历史感慨
李清照(宋)
《题八咏楼》
江山、南国、江城
忧国忧民
家国命运
赵孟頫(元)
《东阳八咏楼》
溪水、千峰、辽鹤
山水咏叹
自然审美
2.李清照后期诗作意象演变
作品
创作时间
核心意象
精神指向
《渔家傲》
1130年
云涛、星河、鹏
精神超脱
《题八咏楼》
1134年
江山、水路、城郭
现实关怀
《声声慢》
1135年
梧桐、细雨、雁
个人悲苦
《打马图经序》
1137年
鞍马、江湖、关山
乱世坚守
3.十四州地理文化内涵
据考证,十四州源自唐代浙东观察使管辖的范围,南宋时大致包括: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婺州(金华)、温州、台州、处州(丽水)、衢州、绍兴、建德、淳安、桐庐、富阳、余杭、萧山等地区,是南宋王朝的经济命脉与防御屏障。李清照用此典故,既点明八咏楼的战略地位,又暗示这些州郡正面临金兵威胁,气压二字隐含对国防的忧虑。
六、诗作深度赏析与艺术解码
1.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
这首诗以四句二十八字构建了宏大的时空框架,体现出李清照高超的艺术概括力。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纵向切入历史维度,千古二字将八咏楼从沈约建楼到南宋绍兴年间的数百年历史一网打尽,风流二字既指沈约《八咏诗》的文学成就,也涵盖历代文人的题咏传统,使这座物理建筑成为文化符号的载体。
第二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突然从历史拉回现实,完成从古到今的时空转换。江山既指眼前所见的自然山水,也指赵氏王朝的半壁江山;后人愁则突破个人视角,将忧愁提升到代际传递的高度——仿佛前代文人留下的风流已被愁所取代,暗示靖康之变后的时代巨变。这种时空压缩的笔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