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二、白话译文
苏州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着位桃花仙人。
桃花仙人在庵前种下桃树,又摘下桃花去换买酒的钱。
酒醒时静静坐在桃花树下,酒醉后依旧在花丛中安眠。
就这样半醒半醉日复一日,看着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只愿在花酒相伴中安然老去,不愿在达官贵人面前弯腰屈颜。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家的乐趣,酒盏花枝是清贫者的缘分。
若把富贵与贫贱相互比较,一个像在平地一个如同在云天。
若把贫贱生活与车马劳顿相比,他们忙于奔波我却得到清闲。
别人都笑我举止癫狂不合世俗,我却笑他们眼界狭隘看不穿世事。
你不见那长安五陵的豪杰墓冢,如今早已没有美酒鲜花,只剩锄头耕作成良田。
三、重点字词注释
桃花坞:位于苏州姑苏区东北部,为唐寅隐居之所。历史上曾有桃花十万树的盛景,与杭州萧山的桃花坞同名异地,唐寅此诗特指苏州故居。
桃花仙:唐寅自称,既是身份标识(桃花庵主),也是精神象征,暗含对世俗身份的超越。
鞠躬车马前:指向权贵低头行礼,暗讽官场应酬的卑微,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意近。
五陵豪杰:指汉代长安城外五座皇帝陵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当时豪族权贵多聚居于此,后泛指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锄作田:指昔日豪杰墓地已变为农田,暗示富贵荣华的短暂易逝。
不见:一作君不见,增强感叹语气,常见于歌行体开篇。
四、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
这位被民间称为唐伯虎的才子,人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早年才华横溢,29岁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正当仕途光明之际,却因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虽最终查无实据,但仍被罢黜功名,永世不得为官。这次打击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此后他放弃仕途,以卖画为生,在苏州桃花坞构筑桃花庵,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种从功名梦到桃花梦的转变,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兼具风流洒脱与沧桑通透的独特气质。
五、写作背景
《桃花庵歌》创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正值唐寅45岁,距科场舞弊案已过去六年。这一时期的唐寅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起伏:从科举解元的意气风发,到锒铛入狱的身心重创,再到卖画糊口的民间生活。他在苏州桃花坞购置废园,改建为桃花庵,日与文人墨客啸咏其中,这首诗正是他此时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科场案的阴影成为创作的重要动因。据史料记载,当年唐寅与徐经因鬻题流言被捕,虽查无实据,但仍被黜充吏役,这种无妄之灾让他对官场彻底失望。诗中不愿鞠躬车马前的宣言,正是这种心境的直接抒发。而桃花庵的建立,标志着他从入世到出世的精神转型,诗中反复出现的桃花意象,构成了他对抗世俗压力的精神乌托邦。
六、相关知识梳理
1.歌行体的文体特征
本诗作为典型的七言歌行体,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句式自由,全诗16句未严格遵循格律,长短句交错;二是铺陈叙事,以桃花为线索反复铺陈,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三是抒情言志,将叙事、写景与议论融为一体,如别人笑我太疯癫直接抒发人生态度。这种体裁源自汉乐府,在唐代发展成熟,李白《将进酒》即为代表作,唐寅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个人化的生活细节。
2.桃花意象的文化谱系
时期
作品
桃花象征意义
先秦
《诗经?桃夭》
婚姻美满
唐代
崔护《题都城南庄》
时光流逝
宋代
陆游《钗头凤》
爱情失落
明代
唐寅《桃花庵歌》
隐逸高洁
唐寅笔下的桃花突破了传统象征,形成三重意象:既是现实中的栽培植物,又是精神世界的乌托邦符号,更是对抗世俗价值观的文化标识。这种创造性转化使其桃花意象与陶渊明的菊花、周敦颐的莲花形成鼎足之势。
3.唐寅与陶渊明的隐逸比较
二者虽同为隐逸诗人,但本质截然不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对官场的彻底超脱,带有道家顺应自然的色彩;唐寅的种桃换酒钱则是无奈中的主动选择,暗含儒家达则兼济的残留理想。诗中不愿鞠躬车马前的愤激,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明代文人更复杂的精神世界。
七、诗歌赏析
1.意象的建构与解构
全诗以桃花为核心意象构建了完整的象征体系。开篇四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通过顶针手法层层递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