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国家治理+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4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国家治理+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阶段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难点】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国家的历史阶段性特征;课标解读;一、西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重点1】“汉承秦制,颇有损益”;【重点1】“汉承秦制,颇有损益”;【重点2】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1、光武中兴;2、东汉的衰亡;三、两汉的文化;(2023·山东卷,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1;2.复杂情境——从简牍和粮仓遗址看汉代地方治理

(2023·北京卷,2)“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

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治国理政——以文献史料考查汉代治国理念

(2022·湖南卷,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1;2.[迁移运用·新情境]

(2023·苏州高三调研)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A.儒学思想影响渐广 B.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教育体系已趋完备 D.士族势力日益强大;3.[文献典籍·新对比]

(202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指出《史记》《汉书》的一个区别:司马迁提到人物籍贯的时候,往往只称县名,这是战国以来的老传统;班固则多遵循某郡某县的原则,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 B.人物记述惯例的变化

C.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 D.专制主义的发展强化;课堂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