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东省德州市2025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生产更多更好的手工业产品,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细密化和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就成了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据《考工记》称,当时“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表明手工业者在社会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他们以“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为己任,担负着各种手工业的生产任务。仅据《考工记》所载,当时的官府手工业包括有三十项专门的生产部门,“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它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一项目又有更细的分工。如车辆的制作,除所谓“车人”外,还有专门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舆人”和专门制造车辕的“貈人”等。这种官府手工业生产专门化、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是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对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与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又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记述了三十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是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这显然是从大量的直接的生产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手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和指导意义,是手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代表着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拘泥于一般经验的叙述,对其中若干技术环节还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力图阐明其内在的科学道理,使人们的认识向前推进一步。
如有关练丝、染色等加工技术,《考工记》这样作了记述。当时的练丝法是把丝麻布帛放在楝木灰和蜃灰汁里浸渍,利用灰渍中的碱性溶液清除油垢和去掉丝麻上残余的胶质,然后清洗脱水。白天利用阳光曝晒漂白,晚间浸于井水中,利用井水溶解丝胶。如此反复数次,即可完成这一工序。这是丝麻和丝麻织物染色前的预处理工艺,对于提高染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当时的染色法有多次浸染的套色法,是把准备染色的丝麻毛纱或织物分几次先后浸入溶有一种或多种不同色彩染料的容器内,从而得到某一颜色的不同深度的近似色或其他各种新的颜色。所谓“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指的就是这种浸染法。纁为深红色,是三次浸入红色染料而成;若将它又放入黑色染料浸染二次,便为舨(带红光的浅黑色);再多浸二次则为缁(深黑色)。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效果却比较好,所以直到近代,我国的染色手工业犹多沿用。
《考工记》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以前及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各项手工业技术,它既记述其然,又多探索其所以然,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国手工业技术早期总结和提高的真切情况以及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理论的概括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只有在阶级社会出现之后,才使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有可能被记录下来,经过整理、系统化而成为经验科学。《考工记》正是这样一部著作。虽然古代科学一般没有超出经验科学的阶段,但它对于理论科学的产生却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和条件。
(摘编自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远古时期人们就用矿、植物染料对纤维品进行染色,并在实践中,掌握了多种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法,创造出七彩斑斓的纤维品。这些纤维品,不仅是生活品,也是享誉世界富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品。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就能将毛线染成红、褐、黄、蓝等色,织出色彩装饰纹样的毛布。
商周时期,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管理染色工艺。《诗经》里提到织物颜色有“绿衣黄里”“青青子衿”“载玄载黄”等。汉代,染色技术高超。湖南长沙马王堆、新疆民丰等汉墓出土的丝织品,虽已埋葬了2000多年,但色彩仍然绚丽如新。当时的染色法一是织后染,如绢、罗纱、文绮等;二是先染纱线再织,如锦等。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万年如意”锦等,充分反映了当时染色、配色的高超技术,为研究古代丝印染色工艺,提供了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史料。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古代将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得到间色。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用套染不同的间色,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丰富了纤维色彩。在传统的染绣织纹样中色彩深暗的锦缎,还使用金、银色线等极富装饰色彩的线来钩衬,反光强,富丽生动,它们处于织物的纹样边缘上,用其反光性对其他色相起着明显的衬托和对照反差作用。
我国传统染色最早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远古,先民们已经发明了原始的染色技术,他们把穿了孔的贝壳、石珠等,连接起来并用赤铁矿研磨成红色制作装饰品,这是染色技艺的萌芽状态。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创造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NT20名校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 y = a(x − h)2 的图象和性质》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抛物线形实物及运动轨迹问题》教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商品利润最大问题》教案.docx
最近下载
-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系统安全PPT教学课件.pptx
- 慢性肾脏病5期贫血.pptx VIP
- 脑电图试卷.(DOC).doc VIP
- FLOW-3D软件Cast铸造模拟介绍.ppt VIP
- 三上《朝读经典》.pdf VIP
- NB∕T 31011-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pdf
- 1.1 常见的植物(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2025.ppt
- 全身不同部位推拿按摩.pptx VIP
- 2021版ESD静电防护工程师及内审员培训课件(ANSI-ESD-S20.20-2021).pdf VIP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