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脊柱囊性纤维性骨炎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脊柱作为人体躯干的核心支撑结构,其结构完整性与功能状态直接关系到躯体活动、神经传导及整体生活质量。脊柱囊性纤维性骨炎是一种以脊柱骨组织囊性变、纤维组织增生及骨吸收异常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主要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过度分泌,引发破骨细胞活跃、骨基质破坏及纤维组织替代,最终破坏脊柱稳定性。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脊柱畸形、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该病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的关键。本文围绕“脊柱囊性纤维性骨炎的护理措施”展开,从疾病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核心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及总结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阐述,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疾病概述
脊柱囊性纤维性骨炎属于代谢性骨病的脊柱特异性表现,其病理本质是PTH过度刺激破骨细胞,导致脊柱骨小梁溶解吸收,被纤维组织及囊性病灶替代,同时伴随骨内血管增生,最终破坏脊柱结构稳定性。
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部与全身症状:局部以慢性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性质为隐痛、钝痛,活动后(如弯腰、扭转)加重,休息后缓解;病情进展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如双侧下肢从足尖向上蔓延),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受压症状。体征方面,病变节段脊柱有压痛、叩击痛,活动范围受限(如前屈仅30度),部分患者出现脊柱后凸/侧凸畸形。全身表现包括乏力、消瘦、食欲减退,合并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出现高钙血症(恶心、呕吐、多尿)。
三、护理评估
为精准制定护理方案,需从主观资料、客观资料、辅助检查三方面全面评估:
(一)主观资料: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腰3-5)、程度(VAS5分)、诱发因素(提重物)及缓解方式(休息);肢体麻木范围(双侧下肢)、活动受限情况(无法穿袜子);既往史(甲状旁腺腺瘤、慢性肾病)、用药史(糖皮质激素);个人史(长期饮碳酸饮料、久坐);心理状态(焦虑“会不会瘫痪”)及家庭支持情况。
(二)客观资料:体格检查显示病变节段棘突压痛(腰4棘突按压时剧烈疼痛)、脊柱活动受限(前屈30度)、双侧下肢肌力4级、足背感觉减退;生命体征无发热,血压正常。
(三)辅助检查:实验室结果示血钙2.8mmol/L(高)、血磷0.8mmol/L(低)、PTH300pg/ml(高)、维生素D10ng/ml(低);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腰3-4椎体囊性透亮区,CT示囊性病灶压迫右侧神经根;骨密度T值-2.8(骨质疏松)。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以下核心护理诊断:
1.慢性疼痛:与脊柱囊性变、纤维增生刺激神经及肌肉痉挛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脊柱疼痛、畸形及活动受限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骨密度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病因、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
5.焦虑:与疾病进展、担心预后(瘫痪)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代谢异常(钙流失)、食欲减退导致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
五、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需具体可测量:
1.疼痛:VAS评分≤3分,或达到患者可耐受水平;
2.活动: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穿衣、洗漱),脊柱前屈从30度增至60度;
3.安全:住院期间无病理性骨折、跌倒;
4.知识:正确描述疾病病因、治疗及自我护理措施,掌握率≥80%;
5.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从20分降至10分以下,或心态积极;
6.营养:血清白蛋白(35g/L→40g/L)、血钙(2.1mmol/L→2.3mmol/L)、维生素D(10ng/ml→20ng/ml)恢复正常。
六、核心护理措施
(一)疼痛管理:综合缓解症状
1.药物护理:遵医嘱用塞来昔布(200mgbid)缓解轻中度疼痛,观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中重度疼痛用羟考酮(5mgq12h),监测呼吸(避免12次/分)及便秘(予乳果糖)。
2.物理疗法:40-45℃热敷病变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2次),轻柔按摩脊柱两侧肌肉(避免按压病灶),或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低频电流缓解疼痛。
3.体位指导:仰卧位腰部垫10-15cm软枕,侧卧位两膝间夹枕头;避免久坐久站,每1-2小时更换体位;急性期(VAS≥6分)绝对卧床,床上行踝泵运动。
(二)活动与体位护理:维持脊柱稳定性
1.活动计划:①急性期:卧床休息,行踝泵、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每日3次,每次10组);②缓解期:练腰背肌(五点支撑、小燕飞,每日2次,每次15分钟);③避免剧烈运动(跑步、跳跃)、弯腰提重物、扭腰。
2.支具指导:脊柱畸形患者佩戴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