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方案完整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香里的成长课农耕研学活动方案

一、方案背景与主题

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方针,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结合福

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洪坑村独特的土楼文化遗产与丰富的农耕资源,特精心设计

为期两天一夜的沉浸式农耕文化研学活动。本次活动定于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至5月19日(星期日)举行,参与对象为厦门市湖里区实验小学

五年级学生共计60人。活动选址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的洪坑土楼群周边农耕区域,该区域不仅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修筑的梯田

系统,更因其活态传承的农耕文化于2023年获得全国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官方认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水稻收割、土楼建筑材料实验等实践项目,引导

青少年深入理解耕读传家这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当代意义,培养其劳动技能

与文化认同感。

主题创意

稻香里的成长课这一主题名称采用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表层含义指代

学生在金黄色的稻田中进行劳动实践的真实场景,深层寓意则象征着劳动教育

如同稻谷生长般对青少年品格塑造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该创意源自洪坑村世

代相传的客家民谚一粥一饭,当思土楼根基,生动体现了当地将饮食文化与

建筑智慧相融合的哲学思想。主题设计注重将物理空间的农耕体验与精神层面

的成长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教育载体。

二、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天:农耕文化初体验

0830-1000交通接驳与行程安排

全体参与师生于厦门市湖里区实验小学正门集合,乘坐预定的两辆45座

豪华大巴(车牌号:闽D·XXXXX、闽D·XXXXX)经沈海高速转永漳高速前往

目的地。每辆车配备1名具有5年以上驾龄的专业司机及1名随队医护人员

(持有xxx医院执业医师资格证),全程开启车辆GPS定位系统与行车记录

仪。途中由研学导师播放预先制作的洪坑土楼文化导览视频(时长25分

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

1030-1200开营仪式与安全培训

在洪坑村振成楼前广场举行开营仪式,包括当地非遗传承人表演客家迎宾

舞(时长15分钟)、校长致辞(10分钟)、授旗仪式(5分钟)等环节。安

全培训环节重点讲解:梯田行走规范(必须沿田埂纵向移动,禁止横向穿

行)、农具使用禁忌(镰刀传递时必须刀柄朝向接收者)、应急联络方式(张

贴各小组负责人紧急联系电话)。为每位学员配发符合GB2811-2019标准的

竹编安全帽(编号ZD-001至ZD-060)、纯棉纱线手套(克重≥120g/m²)

及反光背心。

1400-1630梯田收割实践课程

在农技导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进入划定作业区(每块梯田面积约30㎡,

坡度≤15°),学习使用专为儿童设计的JT-203型安全镰刀(刃长8cm,带

3cm防护挡板)。教学采用观察-模仿-反馈循环模式:首先由导师演示标准

动作(右手握刀角度保持45°±5°,左手抓握稻秆距根部20cm处),随后学

生分步骤练习,最后通过高清摄像机(索尼FDR-AX700)录制操作过程进行

动作分析。设置产量竞赛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在90分钟内完成指定区域收

割,由评委根据秸秆切口平整度、稻穗遗留率等指标评分。

1900-2030土楼建筑科学探究

在洪坑研学基地多功能教室开展建筑材料实验课,重点研究传统三合土的

成分配比。实验材料包括:过筛红壤土(粒径≤2mm)、闽江流域粗砂(含泥

量<3%)、古法熬制糯米浆(固含量≥12%)。学生分组配置不同比例的混合

料(A组110.3、B组10.80.5等),使用DS-500型数显压力机(精度±

0.5%FS)测试7天养护后的试块强度,同步记录环境温湿度数据(采用TM-

301电子温湿度记录仪)。通过对比现代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引导学生思考传

统建筑智慧的可持续价值。

第二天:文化传承与总结

0900-1100土夯墙制作竞赛

在专业夯土师傅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微型土墙夯筑。每组分配

1.5m×0.6m模板框架,使用标准夯锤(重2.5kg,落距40cm)分层夯实混合

料,每层虚铺厚度控

文档评论(0)

A~下一站守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