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神经外科脊髓肿瘤切除术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神经外科病房的走廊里,望着墙上“精准医疗护脊新生”的标语,我总想起去年冬天经手的那位脊髓肿瘤患者——术后第7天,她扶着助行器在病房里迈出第一步时,眼眶泛红的模样。脊髓肿瘤虽不似脑肿瘤那般“夺人眼球”,却因脊髓解剖结构的精密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成为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据2024年《中国脊髓脊柱疾病诊疗蓝皮书》数据,脊髓肿瘤年发病率约为2.5/10万,其中60%为良性,但即便如此,肿瘤压迫导致的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甚至截瘫,仍会彻底改变患者的生活轨迹。
作为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脊髓肿瘤切除术的成功,不仅依赖手术医生的“毫米级”操作,更需要护理团队在围手术期的“微米级”观察与干预。从术前对神经功能的精准评估,到术后对脊髓水肿的动态监测;从体位管理的细节把控,到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每一个环节都像在编织一张“安全网”,托举着患者从“病躯”走向“新生”。今天,我将以近期主管的一例胸段脊髓肿瘤切除术患者为例,与大家分享全程护理经验。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患者张女士,48岁,小学教师,主因“双下肢麻木3月,加重伴行走不稳1周”入院。追问病史,患者3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肢蚁行感,未重视;1月前麻木范围扩展至双下肢(脐平面以下),并逐渐出现“踩棉花感”;近1周行走需扶墙,且出现排尿费力。门诊MRI提示:T8-T10脊髓内占位,大小约2.5cm×1.8cm,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考虑室管膜瘤可能(图1)。
入院查体:神清,情绪焦虑;双下肢肌力4级(左右),肌张力略增高;脐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存在;巴氏征(+),踝阵挛(+);膀胱残余尿量120ml(B超测量)。完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未见异常;颈椎MRI排除多发占位;肺功能、心电图提示“基本正常”。
病例介绍经神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多学科会诊,于入院第5天行“显微镜下T8-T10椎板切除+脊髓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与脊髓边界尚清,呈灰红色,质软,完整切除;脊髓搏动恢复良好,硬膜减张缝合,放置引流管1根。术后病理回报:脊髓室管膜瘤(WHOⅡ级)。
03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面对张女士这样的脊髓肿瘤患者,术前评估需聚焦“神经功能基线”与“手术耐受性”两大核心。
从神经功能看,她的主诉和体征高度提示脊髓受压:①运动功能:双下肢肌力4级(MMT分级),行走不稳,提示脊髓前角或皮质脊髓束受累;②感觉功能:脐平面(T10)以下痛温觉减退,符合脊髓丘脑束损伤表现;③自主神经功能:膀胱残余尿量增加,提示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受压早期;④反射异常:巴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这些数据为术后神经功能对比提供了“金标准”。
从身心状态看,张女士作为教师,平素注重形象,对“可能截瘫”的恐惧贯穿入院全程——她反复询问“手术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大小便失禁?”,夜间睡眠仅3-4小时,显示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此外,她长期站立授课的职业习惯,导致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这对术后俯卧位耐受和早期翻身训练提出了挑战。
术后评估术后24小时是脊髓功能“再灌注损伤”的高危期,评估需“分秒必争”。
术后返回病房时,张女士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BP128/76mmHg,HR78次/分,SpO298%);切口敷料干燥,引流管通畅,引出血性液体约30ml;双下肢肌力评估:左下肢3级(可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右下肢4级;感觉平面:脐下2指(T11)痛温觉仍减退,但较术前“脐平面”上移,提示脊髓压迫缓解;膀胱残余尿量80ml(较术前减少);主诉“切口疼痛VAS5分”,未诉头痛、恶心。
术后第3天,引流管已拔除,切口无渗液;双下肢肌力左4级、右5级(近端);感觉平面降至耻骨联合(T12);残余尿量50ml;但出现新问题:骶尾部皮肤发红(Braden评分16分),提示压疮风险;患者因担心“动了骨头不能动”,拒绝床上活动,依从性下降。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5项核心护理诊断:
急性疼痛(与手术创伤、脊髓水肿有关):依据为术后VAS评分5分,患者皱眉、呻吟,影响睡眠。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自主活动减少、营养状况有关):依据为骶尾部皮肤发红,Braden评分16分(轻度风险)。
自理能力缺陷(进食/如厕/穿衣)(与双下肢肌力下降、术后制动有关):依据为患者需协助完成进食、如厕等日常活动。
潜在并发症:脊髓水肿/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与手术操作、脊髓血供重建、长期卧床有关):依据为脊髓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风险。
护理诊断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预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