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从“住院”到“终身”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神经外科动脉瘤患者术前教育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神经外科的病房里,窗外的银杏叶正簌簌落在窗台,我低头整理着今天要查房的病例资料。桌上的DSA影像里,那个鼓着“小气球”的前交通动脉瘤格外刺眼——这已是我本月接触的第7例动脉瘤患者。作为从业12年的神经外科护士,我太清楚这个病的凶险:未破裂动脉瘤年破裂率约1%-3%,而一旦破裂,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30%,二次出血死亡率更是飙升至60%。
术前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发张宣教单”。上周值班时,我见过68岁的李伯攥着宣教手册反复问:“护士,我打个喷嚏会不会把瘤子震破?”也见过28岁的准妈妈红着眼眶说:“我还没抱过孩子……”这些真实的恐惧与期待,让我深刻意识到:术前教育是连接专业与温度的桥梁——既要用精准的知识帮患者“祛魅”,也要用共情的陪伴为他们“兜底”。
今天,我们就以一例典型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例,展开这场术前教育查房。希望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大家更理解“教育”二字背后的责任:不仅是告知,更是守护。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看我们的“主角”——52岁的王女士,三天前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2小时”急诊入院。她是社区工作人员,平时身体硬朗,有10年高血压病史(最高160/100mmHg),但近半年因工作忙未规律服药。
入院时查体:BP170/105mmHg,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克氏征(+)。急诊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出血量约15ml;进一步行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5.2mm×4.8mm),形态不规则,瘤顶可见小突起(提示高破裂风险)。
主管医生评估后,拟于入院第5天(完善术前检查、控制血压稳定后)行“神经介入动脉瘤栓塞术”。目前患者已绝对卧床48小时,予尼莫地平泵入预防脑血管痉挛,氨甲环酸抗纤溶,同时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控制血压(现BP波动于140-150/90-95mmHg)。
病例介绍昨天晨间护理时,王女士拉着我的手说:“护士,我昨晚一闭眼就梦见瘤子‘嘭’地破了,这手术真的能做吗?”她的丈夫在旁补充:“我们查了好多资料,说介入手术创伤小,但还是怕……”这对中年夫妻的不安,正是我们术前教育需要重点突破的“痛点”。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要做好术前教育,首先得“把准患者的脉”。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对王女士进行了系统评估:
生理评估生命体征:BP145/92mmHg(未达标,目标值需<140/90mmHg);HR88次/分;R18次/分;T36.8℃。01神经系统:意识清楚(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仍诉头痛(NRS评分4分,定位额颞部,静卧时减轻,咳嗽时加重)。02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史10年,近半年未规律服药,入院时随机血糖5.8mmol/L(正常),血脂四项:总胆固醇5.9mmol/L(偏高)。03潜在风险: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顶小突起提示高破裂风险;SAH后48-72小时是再出血高峰期(王女士目前处于此阶段);患者有咳嗽(因SAH刺激脑膜引起)、排便用力等诱发因素。04
心理评估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王女士焦虑评分12分(≥8分提示焦虑),抑郁评分7分(正常)。主要表现:入睡困难(需30-60分钟才能睡着),反复询问“手术成功率”“术后会不会瘫痪”;对护理操作敏感(如测血压时会不自觉屏住呼吸);提到“瘤子”时会下意识摸额头。
社会支持评估王女士丈夫是中学教师,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家庭关系和睦。丈夫表示“全力配合治疗”,但对疾病知识了解仅停留在“血管鼓包”层面;女儿因疫情暂未返家,通过视频安慰母亲,但王女士担心影响女儿学业,刻意隐瞒焦虑情绪。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核心护理诊断:
焦虑/恐惧:与疾病高风险、手术不确定性及对预后的担忧有关(依据:HADS焦虑评分12分,入睡困难,反复询问手术风险)。
急性疼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脑膜、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有关(依据:NRS评分4分,咳嗽时加重)。
潜在并发症:再出血:与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血压控制未达标、存在咳嗽/用力等诱因有关(依据:DSA提示瘤顶小突起,BP145/92mmHg,患者诉咳嗽时头痛加重)。
知识缺乏:缺乏动脉瘤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准备要点及配合事项的认知(依据:患者及家属对“为什么要绝对卧床”“血压为什么要严格控制”等问题回答模糊)。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针对上述诊断,我们制定了“72小时精准干预计划”,目标是:3天内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