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让康复“有章可循”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神经外科脊髓空洞症病例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示教室的投影仪前,看着屏幕上那张清晰的颈髓MRI影像——脊髓中央管区那片透亮的“空洞”像一道无声的裂痕,我想起上周查房时王师傅攥着我手腕说的话:“护士,我右手拿筷子总掉,后脖子像压了块砖,这病能好吗?”作为神经外科工作八年的责任护士,类似的疑问我听过太多次。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这个因脊髓内液体积聚形成空洞而得名的疾病,虽不如脑肿瘤、脑出血那样“来势汹汹”,却像慢性侵蚀的潮水,逐渐吞噬患者的痛温觉、肌力甚至自理能力。
据2023年《中国脊髓空洞症诊疗指南》统计,我国发病率约为8.4/10万,好发于25-45岁青中年,其中60%以上合并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常因“手部麻木、肌肉萎缩”或“颈肩痛”就诊,却往往已病程数年。作为神经外科护理团队,我们深刻体会到:手术(如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后颅窝减压术)虽能阻止病情进展,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防控及长期康复,更需要护理的精准介入。今天,我们就以本科室2025年1月收治的王XX病例为切入点,展开一次系统的护理查房。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王XX,男,41岁,建筑工人,主因‘右手麻木3年,持物不稳伴颈肩痛1月’于2025年1月10日入院。”这是我在护理记录首页写下的第一行字。
追溯病史: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右手拇指、食指麻木,当时以为“干活累的”,贴膏药后缓解未重视。1月前麻木扩散至右前臂,且拿瓦刀时频繁掉落,颈肩痛夜间加重,甚至疼醒。外院颈椎MRI提示“颈髓C2-T1段脊髓空洞,纵径约5cm,横径0.8cm,合并ChiariⅠ型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约1.2cm)”,遂转诊我院。
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28/76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C3-T1节段痛温觉减退(针刺痛觉:右侧<左侧50%),触觉保留(棉签测试双侧对称)——典型“感觉分离”;右上肢肌力4级(握力弱),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5级;右侧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颈椎活动度:前屈20(正常45),后伸15(正常35),伴疼痛加重。
病例介绍辅助检查:头颅+颈髓增强MRI(1月12日):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下1.2cm,颈髓内见长条状脑脊液样信号影(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清晰,脊髓受压变薄;颈椎X线:生理曲度变直,无骨折脱位。
诊断:①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颈髓型);②颈椎退行性变。
治疗经过:1月15日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术中见小脑扁桃体下疝压迫延髓,空洞内引出淡黄色澄清液体约8ml,分流管置入顺利。术后第1天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目前术后第7天,生命体征平稳(T36.8℃,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右上肢肌力恢复至4+级,痛温觉仍减退,主诉切口处轻度疼痛(NRS评分2分),无头痛、呕吐,二便正常。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这样一位术后患者,我们的评估不能局限于“指标正常”,而是要像拆解精密仪器般,从生理、心理、社会多维度“扫描”。
生理评估——神经功能是核心术后第3天晨交班时,我握着王师傅的手做感觉测试:“闭眼,我用棉签轻戳你手背,感觉到就说‘有’。”双侧反应一致;换用针尖轻刺,他皱眉:“右边没左边疼。”这符合脊髓空洞“痛温觉丧失、触觉保留”的感觉分离特点,提示脊髓后角或前联合受损区域尚未完全恢复。
运动功能方面,右上肢肌力从术前4级升至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但手指精细动作仍差(系纽扣需3分钟);双下肢肌力5级,步态稳,但患者主诉“走路时右小腿发沉”——这可能与脊髓前角细胞受损后肌肉失神经支配有关。
疼痛评估:切口痛NRS评分2分(可耐受),但主诉“后颈部发紧”,考虑与术后局部组织水肿、肌肉痉挛相关。
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进食、穿衣需部分协助(60分),如厕、床椅转移独立(100分),总体为“轻度依赖”。
心理评估——被忽视的“隐形负担”第一次床旁宣教时,王师傅妻子欲言又止:“他总说‘治不好了,不如回家’,昨晚我看见他偷偷翻存款单……”我们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得分为52分(轻度焦虑),主要源于三方面:①担心手术效果(“万一手还是没劲,没法干活”);②经济压力(两个孩子读高中,手术费自费部分3万);③对康复周期的未知(“得养多久才能上班?”)。
社会支持——康复的“隐形支柱”王师傅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妻子在社区做保洁,女儿高三、儿子初二。家属对疾病认知仅停留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