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模块诊断(总第三次)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VIP

山西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模块诊断(总第三次)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山西大学附中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模块诊断(总第三次)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内容:纲要、选必融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汤遗址于1984年被发现。该遗址文化层(见图)堆积厚度达2.5米,自下而上依次可分为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好川文化四个阶段,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这一考古发现()

A.证明跨湖桥文化早于上山文化出现 B.揭示好川文化层中未发现稻谷遗存

C.是区域间存在文化交流的有力实证 D.对研究原始稻作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包括成套漆器、丝织品、竹木器等千余件随葬品,同时发现的T型帛画描绘出“引魂升天”的场景。当时的文献记载中有“形魄归地,魂气升天”,“厚葬重币者则称为孝”等。这说明西汉初年的丧葬观()

A.符合道家追求的丧葬理念 B.体现制度化的等级性差异

C.反映多重观念的融合趋势 D.彰显神权支配的厚葬风俗

3.唐初,尚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其长官尚书令“掌总领百官,仪形端揆”,唐高祖时,李世民就曾任尚书令一职。但据文献记载,唐朝尚书令长期阙而不置,尚书省只设左右仆射(副长官)二人“总判省事”。此举旨在()

A.消除政治隐患 B.减少决策失误 C.维护社会秩序 D.规范宰相职权

4.柳宗元指出,两税法使“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恣横侈泰而无所忌”,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才能避免此现象的出现。柳氏的这一观点()

A.认为税法的执行方式有误 B.夸大了赋役不公现实影响

C.未察觉制度变革根本缘由 D.代表了地主阶级根本诉求

5.宋太祖时期,出现了官、职、差遣分离的现象,至太宗时正式形成体系。“官”仅标志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仅作为文官的加官(即荣誉衔);官员基于朝廷需要、个人才能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该体系的形成反映出此时()

A.“三冗”问题的突出 B.程序性分权的推行

C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D.边疆危机趋于紧迫

6.明朝万历以前,内阁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直接以圣旨的方式任命,而不通过吏部;万历以后,多是“廷推”,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共同推举一些威望素著的大臣,报请皇帝同意后进入内阁。这一变化()

A.凸显了民主政治的色彩 B.增添了官员选任的理性因素

C.有利于监察制度的完善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制度革新

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水田农业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也被铁搭(一种人力操作“制如锄而四齿”的农具)取代,活跃于明清之际的宋应星,分析原因为“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材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商品农业的发展 B.精耕细作的普及 C.人口压力的增大 D.小农经济的优势

8.1867年2月,美国商船罗佛号在台湾东海岸洋面失事,登岸人员被岛上原住民所杀,美国领事向清廷申诉,但福建的官员以当地土番“非归王化”为由,拒绝为事件负责。这侧面反映出当时清廷内部()

A.主权意识淡薄 B.天下观念瓦解 C.外交策略灵活 D.民族矛盾突出

9.买办群体(受雇于外商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商人)最早集中在广州十三行等通商口岸,以广东籍为主。统计显示:1900年后,上海买办数量增至148人(含外地来沪从业者),远超其他城市;广东籍买办占全国约51%,达146人,而广东本地买办仅占上海总数的28%。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区域性分工逐渐成熟 B.列强侵略引发经济格局变动

C.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 D.沿海地区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10.1901年,《清议报》指出:自甲午战败后,《天演论》《原富》《法意》等西学书籍,初传之时,问津者寥寥,后渐有人求购,至辛丑年,已成为士人案头常见之书,诸多有识者常聚而论之。这可用于说明()

A.国人积极探索救亡之路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D.传统夷夏观念彻底瓦解

11.1905年,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些主义、口号的变迁体现了()

A.民主革命目标的一致性 B.民族主义内涵逐步深化

C.主权维护主要在于反帝 D.国共合作才是革命方向

12.1956年12月,毛泽东在与工商联代表谈话时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上海的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只要社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