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复习学案.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复习学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统编教材选修上:

《老子》四章复习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二、理解《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提高写作水平。

【导入学习】

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他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他把这种矛盾性称为道与德。——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的超脱,不局限于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合作学习】

二、课内重要文言挖空训练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三、字词

(一)通假字

1.曰余食赘行()

2.其脆易泮()

3.起于累土()

(二)一词多义

1.用

(1)当其无,有车之用()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立

(1)企者不立()

(2)三十而立()

3.伐

(1)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