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湖南试卷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湖南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数字人文的兴起正在重塑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传统人文学科依赖文献考据与文本细读,研究成果多以论文、专著呈现;而数字人文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将文本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网络建模等手段,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规律。例如,对《全唐诗》的数字分析显示,“月”“酒”“剑”等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的分布存在显著地域差异,这为唐诗接受史研究提供了新维度。

但数字人文并非万能。人文学科的核心是对“意义”的追问,而数字技术擅长处理“数据”。当研究者将文本简化为数据时,可能丢失文字背后的情感、语境与文化内涵。如《红楼梦》中“笑”的描写,不同场景下“含笑”“冷笑”“苦笑”的细微差别,仅通过词频统计无法捕捉其深层意蕴。有学者指出:“数字人文是工具,不是目的。它不能替代研究者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而应与传统方法形成互补。”

当前,数字人文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技术门槛高,人文学者需掌握编程、数据库等技能,这对传统学者构成挑战;其二,数据伦理问题凸显,如古籍数字化中的版权归属、用户隐私保护等,需建立更完善的规范。但不可否认,数字人文已成为人文学科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或将催生更多跨学科研究成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通过将文本转化为数据,能完全替代传统文献考据与文本细读。

B.对《全唐诗》意象的数字分析,证明了数字技术比传统方法更具优势。

C.《红楼梦》中“笑”的描写说明,数字技术在处理情感类文本时存在局限。

D.数字人文的发展只需解决技术门槛和数据伦理问题,就能推动学科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唐诗、《红楼梦》为例,分别论证了数字人文的优势与局限。

B.第二段通过对比“数据”与“意义”,强调数字人文需与传统方法互补。

C.文章最后分析数字人文面临的挑战,隐含了对其未来发展的审慎期待。

D.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述特点,再分论优劣,最后总结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为《全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维度,说明技术手段能拓展研究视野。

B.若仅用数字技术统计“冷笑”出现次数,可能无法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讽刺意味。

C.人文学者掌握编程技能后,就能消除数字人文发展的技术障碍,推动学科进步。

D.数字人文的跨学科属性,可能促进文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的融合研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4分)

山坳里的灯

老周又摸黑爬上了后山。

山路坑洼,他打着手电筒,光束晃得像风中的烛火。这是他在界牌村小学当老师的第三十七年。三十七年里,他送走过十二届学生,最远的那个去了北京读大学,走的时候说:“周老师,等我赚了钱,给咱村小学装电灯。”

可老周等了十年,电灯还没等来。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教室的窗户漏风,冬天生个煤炉,烟直往喉咙里钻;夏天蚊子成团,孩子们的胳膊腿上全是包。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用了二十年的收音机,收不到几个台,杂音比人声还大。

“周老师!”身后传来细弱的唤声。是五年级的秀秀,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攥着个塑料瓶,“我奶奶煮了红薯,让我给您带两个。”

老周接过红薯,手碰到秀秀冰凉的手指。他叹气:“这么晚还往学校跑啥?明天再交作业不行?”

“我怕您又要摸黑改作业。”秀秀小声说,“上次您说台灯坏了,用煤油灯熏得眼睛疼……”

老周的喉咙突然发紧。他想起昨晚改作业时,煤油灯芯结了黑灰,“噗”地灭了,眼前一片漆黑。他摸索着找火柴,手指被烫红了一块——这算什么?比起三十年前,他刚来时,教室连块完整的黑板都没有,用墨汁刷的墙皮掉得斑斑驳驳,孩子们坐在石头堆的“课桌”上,他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到了。”老周推开教室门。煤油灯“啪”地亮起来,光晕里浮动着灰尘。秀秀把作业摊在桌上,本子边角卷着,字迹却工整得像刻上去的。老周翻开第一页,是篇作文,题目叫《我家的电灯》:“爸爸说,城里的电灯一按开关就亮,比煤油灯亮堂十倍。我问爸爸什么时候接电,爸爸说等攒够钱……”

老周的眼睛酸了。他抬头望向窗外,山坳里的星星稀稀落落,像撒在黑布上的碎米。

转机出现在秋天。县里搞“乡村振兴教育工程”,界牌村小学被列为重点改造对象。施工队开进来那天,老周蹲在墙根抽了半盒烟。挖土机的轰鸣里,他听见工头喊:“把电线往教室天花板走!”“多媒体设备放讲台左边!”

三个月后,新教室落成。雪白的墙壁,整齐的课桌,最显眼的是那块大黑板——不,那是智能交互屏,轻轻一触就能调出课件。老周站在屏前,手指悬在半空不敢碰

文档评论(0)

yclhd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