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PAGE1—
《为官清廉经典文言文选解》
摘要:本文精选《后汉书·杨震传》《三国志·魏书·胡质传》《隋书·房彦谦传》等典籍中“为官清廉”的经典片段,涵盖“杨震四知却金”“胡质父子清廉传家”“房彦谦自守廉节”等传世故事。文本以“拒贿—守贫—传家”为线索,既展现古代廉吏“不贪私利、克己奉公”的品行,也折射出不同朝代对“清廉从政”的价值推崇。本文从典籍价值、人物风骨、当代启示等维度展开解析,挖掘清廉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为官清廉;杨震四知;胡质父子;廉吏文化;文言文选解;传统文化
一、典籍源流与文化背景
1.文本出处与文献价值
所选清廉故事多出自以下典籍:①《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编撰),专为东汉廉吏立传,“杨震四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故;②《三国志》(西晋陈寿著),《魏书·胡质传》首次记载胡质、胡威父子“清廉接力”的事迹,兼具史料真实性与教化意义;③《隋书》(唐代魏征等编撰),《房彦谦传》详述其“清廉自守”的言行,是隋代廉吏的典型记载。其文献价值在于:①史料佐证为研究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如汉代“察举制”对“孝廉”的重视)提供依据;②教化范本开创“以典故传廉”的叙事模式,影响后世《二十四史》中“循吏传”“良吏传”的编撰;③文化载体清廉故事成为“为官准则”的文化符号,融入官箴(如《官箴》“公生明,廉生威”)与蒙学教育,塑造中华民族的廉政文化基因。
2.时代语境:清廉文化的历史动因
古代廉吏故事的盛行与特定时代需求密切相关:①吏治治理的需要汉代以来,统治者为整顿吏治、巩固统治,大力推崇“清廉”品行,将其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如察举制中的“孝廉科”);②儒家伦理的支撑儒家“仁政”“义利之辨”思想为清廉提供理论基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先义后利”等观念,成为廉吏坚守节操的精神支柱;③社会风气的期盼民众渴望“清官”治理,廉吏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缓解社会矛盾、寄托民生期望的载体,如包拯、海瑞等清官形象的流传,均源于此。
二、经典原文选录(附逐句注释)
(一)杨震四知却金(《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释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弘农郡为汉代郡名)。受《欧阳尚书》:学习《欧阳尚书》(《欧阳尚书》是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流派)。太常桓郁:太常(汉代掌管宗庙礼仪和教育的官员)桓郁,东汉著名学者。明经博览:通晓经义,博览群书(明经:通晓儒家经典)。穷究:深入研究。关西孔子杨伯起:关西地区的孔子杨伯起(关西:函谷关以西;因杨震学识渊博,故有此称)。邓骘:zhì,东汉大将军,外戚,曾辅佐汉和帝、汉安帝。辟之:征召他(辟:bì,汉代三公等高级官员征召属吏的制度)。举茂才:被推举为茂才(茂才: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即秀才,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四迁:四次升迁(迁:古代官员职务的调动,多指升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均为汉代官职(刺史:监察地方的官员;太守:郡级行政长官)。当之郡:前往郡府赴任(之:到……去)。道经昌邑:途中经过昌邑(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汉代县名)。故所举:过去所推举的(故:过去)。王密:杨震曾推举的茂才,当时任昌邑县令。谒见:拜见(谒:yè)。怀金十斤以遗震:怀揣十斤黄金来赠送杨震(怀:怀揣;遗:wèi,赠送)。故人:老朋友(此处杨震自称与王密有故交)。暮夜无知者:夜晚没有人知道(指受贿之事无人知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何谓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转涿郡太守:调任涿郡太守(转:调任)。性公廉:本性公正廉洁。不受私谒:不接受私人的拜见(指不接受为私事而来的拜访)。蔬食步行:吃粗劣的食物,步行出行(蔬食:粗食)。故旧长者:老朋友和年长的人。或欲令为开产业: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开产业:置办家产)。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让后代被称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使:让;清白吏:清廉正直的官吏)。以此遗之:把这个(名声)留给他们(遗:留给)。不亦厚乎:不也很丰厚吗(厚:丰厚)!
(二)胡质父子清廉(《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太祖召为顿丘令,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