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培养物(culture):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
纯培养物(pure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
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之一。显微技术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另一项重要技术。正是由于显微技术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才使我们得以认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对其真正研究,使其发展为一门学科。;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现在是4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5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固体培养基是用琼脂或其他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
细菌的固体培养特征:
菌落(colony):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每个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活体细胞生长、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菌落特征:有光滑型、粗糙型和粘液型三种。
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与中央部分的颜色一致。
生物学意义: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指征之一。
菌苔(lawn):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lawn)。;菌落;现在是9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目前实验室常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几种方法:
1、涂布平板法(spreadplatemethod)
2、稀释倒平板法(pourplatemethod,50℃左右)
3、平板划线法(streakplatemethod)(如四区划线)
4、稀释摇管法(shaketubemethod);涂布平板法与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分离厌氧菌);三、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
适用于一些个体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通过高度稀释,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同一个稀释度应有较多的平行试管。
四、单细胞(孢子)分离---显微分离法
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在显微镜下用毛细管或显???针、钩、环等挑取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孢子以获得纯培养。;1、选择平板培养
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对于从自然界中分离、寻找有用的微生物十分重要,如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分离高温菌,分离某种抗菌素抗性菌株)
2、富集培养
加富性选择培养基(投其所好)--对羟基苯甲酸
抑制性选择培养基(取其所抗)--致病性肠道杆菌;现在是16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六、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菌种保藏就是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
保藏的方法:
传代培养保藏4℃
冷冻保藏-196℃,-70℃,-30~-20℃
干燥保藏法沙土管,安瓿管(冷冻真
空干燥保藏,最普遍最重要);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现代显微技术不仅仅是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且发展到对物体的组成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特别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出现的图像分析、模拟仿真等技术,为探索微生物的奥秘提供了强大武器。;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现在是21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2、暗视野显微镜;3、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5、透射电子显微镜;6、扫描电子显微镜
7、扫描隧道显微镜;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1、光学显微镜的制样
(1)活体观察:压滴法
悬滴法
菌丝埋片法(玻璃纸,涂布
放线菌或霉菌孢子悬液,培养,镜下);(2)染色观察
;现在是28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革兰染色法(GramStain);2、电子显微镜的制样
(1)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
1)负染技术
2)投影技术
3)超薄切片技术:取材→固定→脱水→浸透与包埋→切片→捞片→染色→观察;现在是31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四;(2)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
利用电子束作光栅状扫描以取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