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修辞技巧详解
同学们,当我们在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或是吟诵一首动人的诗歌时,常常会被文字中那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所吸引。这其中,“修辞”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平凡的语言焕发出不平凡的光彩。到了六年级,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深入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技巧,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更能让我们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表达更精准、更生动、更有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地梳理和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技巧。
一、比喻——让描述更形象
什么是比喻?
简单来说,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连接本体与喻体的比喻词(如“像”、“好像”、“是”、“仿佛”、“宛如”等)。
比喻的“魔力”在哪里?
它能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平淡的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
我们来看看例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舍《草原》)
这里,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绿毯”的广阔和柔软,“大花”的洁白和点缀感,一下子就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草原上那种生机勃勃又美丽和谐的画面。本体是“草原”和“羊群”,喻体是“绿毯”和“大花”,比喻词是“像”。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
这句话连续用了两个比喻,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它“又窄又深”的特点;又把它比作“天边的新月”,突出了船头船艄翘起的形状美;最后比作“田沟里的水蛇”,则生动地表现了小艇行动的轻快灵活。
小提示:
并不是所有带有“像”、“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比如“他长得像他爸爸”,这是比较,不是比喻,因为“他”和“爸爸”属于同一类事物。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事物。
二、拟人——让万物有灵性
什么是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有什么作用呢?
它能使描写的事物更加亲切可爱,富有情趣,也能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我们来看看例子:
*“山间的小溪欢快地唱着歌,奔向远方。”
小溪本身不会“唱歌”,这里把小溪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人的动作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小溪的活泼与生命力。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就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露面”是人的行为,“惊散了”也是人的反应。这里将月亮和星星拟人化,营造出一种奇妙的夜空景象,仿佛星星也有了胆小羞怯的情态。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老舍《林海》)
把兴安岭比作爱美的人,“打扮自己”、“作衫”、“为裙”、“穿着绣花鞋”,一系列的人类行为,让兴安岭的景色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充满了情趣和美感。
小提示:
拟人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赋予它恰当的人的行为或情感,不能牵强附会。
三、排比——让语势更强烈
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有什么魅力?
它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表达的思想内容更集中、更突出、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我们来看看例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陈淼《桂林山水》)
这是由三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排比。分别从“静”、“清”、“绿”三个方面赞美了漓江水的特点,句式整齐,层层递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少年壮志不言愁》歌词)
这里的“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是两个结构相似的介词短语构成的排比,简洁有力地表达了为崇高目标而奋斗的决心。
小提示:
排比句一般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运用排比时,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性和句式的匀称性。
四、夸张——让表达更突出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有什么效果?
它能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感染力。
我们来看看例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千尺”显然是夸张的说法,极言瀑布的高和水流的迅猛。将瀑布比作“银河落九天”,更是想象力丰富的夸张,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