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制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爬上屋檐,农贸市场的喧嚣便准时响起——鱼贩熟练地刮着鱼鳞,菜农掀开沾着露水的菜筐,老人们拎着布袋转悠着比价,上班族捧着热豆浆顺路买把青菜……这个承载着市井烟火气的场所,不仅是城市的“菜篮子”,更是连接田间地头与千家万户的民生纽带。但您是否知道,这看似热闹的场景背后,藏着一套环环相扣的管理规范制度?作为在农贸市场管理岗位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市场人”,我常说:“管市场不是管‘小商小贩’,是管‘万家餐桌’;规范不是立规矩,是给咱老百姓的生活上把‘安全锁’。”
一、市场准入:把好“进门关”,守好源头线
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首先要从“谁能进、卖什么能进”开始。就像开餐馆得先办卫生许可,市场的准入管理也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机制”。
1.1商户资质双重审核
商户入场前,必须通过“基础资质+经营能力”的双重审查。基础资质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涉及食品销售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我曾遇到过刚毕业的小夫妻想卖熟食,结果健康证过期了都没察觉,我们陪着他们跑社区医院重新体检,虽然多花了两天时间,但这是对顾客负责。经营能力则要看商品来源是否稳定、经营品种是否符合市场规划(比如水产区不能混卖干货)、有无不良经营记录(比如之前被其他市场清退过的商户要重点考察)。去年有位卖土鸡蛋的大姐,虽然资质齐全,但我们查到她曾因销售过期蛋被投诉,最终还是婉拒了入场申请——市场的口碑,容不得半点“前科”。
1.2商品准入“三证两票”制
商品可不是随便摆上摊位就行的。生鲜类必须有检疫合格证明(比如猪肉的“两章两证”)、蔬菜要带农药残留检测报告(本地菜农的散户由市场快检室抽检后补报告);预包装食品需提供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证明;水产类还得有水域产地证明或养殖证明。有次碰到个卖野生河虾的商户,拍着胸脯说“绝对新鲜”,可就是拿不出产地证明,我们当场要求下架,后来他才坦白是从流动渔船收的——这种“来源不明”的货,再新鲜也不能进市场。
1.3场地租赁“合同+承诺”双约束
商户入场要签两份文件:一是《场地租赁合同》,明确摊位位置、租赁期限、费用标准(含卫生费、管理费)、违约责任(比如擅自转租要罚3个月租金);二是《文明经营承诺书》,内容包括“不欺行霸市、不短斤少两、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12条具体约定。去年底有个卖水果的商户私自把摊位隔出一半转租给卖袜子的,我们依据合同收回摊位,他急得直哭:“我就想多赚点钱。”可市场是公共空间,随意改变用途只会乱了秩序,最后他还是理解了:“规矩是为了大家好。”
二、经营秩序:从“乱哄哄”到“有条理”的日常坚守
商户进了门,日常经营的规范更关键。我常跟新来的管理员说:“管市场就像带孩子,得有耐心、讲方法,既要管得住‘小动作’,又要护得住‘烟火气’。”
2.1公平交易:杜绝“潜规则”
以前市场里“欺行霸市”的现象不少——卖鱼的不让其他摊卖虾,卖肉的联合抬价。现在我们推行“分区划行”管理,水产区只卖水产,肉类区只卖肉类,每个品类限定3-5家商户(避免垄断又保证竞争)。同时设立“经营纪律监督员”(由商户推选产生),发现有人强买强卖、恶意排挤同行,先由监督员调解,调解不成的市场管理方介入,情节严重的直接清退。上个月有位卖水产的大哥因为顾客去隔壁买了螃蟹,当场甩脸色骂顾客“不识货”,监督员上门沟通后,他主动买了水果去隔壁道歉:“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必争得脸红脖子粗?”
2.2计量管理:“一把秤”的公信力
“短斤少两”是顾客最痛恨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三管齐下”:一是强制使用市场统一配发的电子秤(每台秤都铅封编号,禁止私自拆改);二是每月委托计量所校准一次(费用由市场承担),校准不合格的秤当场停用,商户需自费维修后重新检测;三是在市场入口设置“公平秤”,配备专职人员(穿红马甲,顾客一眼就能认出来),只要顾客怀疑缺斤少两,拿过来一称,误差超过2%的,商户不仅要补差价,还要按差额的5倍赔偿(从管理费里直接扣)。有次一位阿姨买了2斤草莓,到公平秤一称只有1斤8两,商户一开始还狡辩“秤没问题”,结果我们拆开他的秤,发现电池仓里塞了块磁铁——这种“作弊秤”当场没收,商户被停业整顿7天,后来他逢人就说:“耍小聪明丢了信誉,不值!”
2.3价格公示:明码实价暖人心
“标价牌”可不是摆样子的。我们要求所有商品必须使用统一制作的标价牌(绿底白字,字体大而清晰),内容包括品名、规格、单价(精确到元或角)、计量单位(必须用“斤”“公斤”等规范单位,禁止“份”“盒”等模糊表述)。生鲜类价格变动频繁,商户需在调价后10分钟内更新标价牌(市场管理员每小时巡查一次);节日期间(比如春节、中秋),我们还会张贴“价格提醒”,公布同类商品的市场均价,防止哄抬物价。去年中秋前,有个卖月饼的商户把标价牌写成“精品礼盒388元”,但实际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