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5卷第4期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01.5.No.4
2002年12月0fandSocialDec.。2002
JournalJimeiSciences)
University(Philosophy
试论元散曲中的隐逸主题
郭倩
(集美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隐逸文化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人文现象,在多种文学体裁中都大量存在着,而元代又是一
个隐逸思想和风气流行的时代。就元散曲中存在着的隐逸主题作一分析,并试探其形成的原因和特质。
[关键词]元散曲;隐逸主题;人文现象,
[中图分类号]1207.3[文献标识码]A
隐逸文化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不仅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性
格,更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恒久主题。就文学方面来讲,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这类作品的出现。
《诗·小雅·白驹》云:“皎皎白驹,在彼空谷。”任何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士人被排除在统治阶层之
外,如“皎皎白驹”一般地寂寞而孤傲,他们用作品抒发着自己高洁的情怀。而一部分“居庙堂之
高”的士人,有时也喜欢吟啸山水,一洗尘俗之气。到了元代,这类作品更是大量出现,形成了我国
文化史上另一个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这在散曲中就有大量的例子。其中有的作品直接描绘隐逸生
活,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他们或本来就无意仕进、浪
迹江湖,或看破世情、先仕而后隐;有的虽不直接写隐逸生活,但却在作品中流露出企羡隐逸的心
态,如卢挚的[双调]《沉醉东风·醉酒》即是。卢挚一生官运亨通,是不太有机会进人实践层面来体
会隐逸的,可是在作品里却时时表达这样的心态。甚至,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如不忽木等人,也有许多
抒写隐逸之志的作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元散曲中隐逸主题的大流行呢?
1.在于元代独特的社会现实。“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元一代,自世祖至元八年到惠宗
至正二十八年,基本上都处在持续不断的动荡与祸乱之中。由于蒙古部族本是北方一游牧民族,生性
剽悍,而且在元入主中原之前长期的征伐过程中形成了凶暴残酷的一面,因此在征服南宋的过程中亦
表现得十分暴烈。所到之处摧城拔寨,不降则屠。所遇之反抗愈为激烈,其报复就愈至于血腥,元丞
相伯颜甚至有“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11之请,严重地深化了民族矛盾。而且由于元统治
者大多不识治国之道(元太宗初期尚能任用一些汉人辅助国政,到了南宋灭亡之后就改弦更张了),
致使吏治腐败、民生困苦、经济萧条,为元散曲中隐逸主题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著名的无名
氏作品[正宫]《醉太平·无题》便很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
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不隐又如何1
2.元代文人士大夫身份地位的变化,是造成散曲中隐逸主题流行的诱因。在宋代,本有重文轻
[收稿日期]2002—04—06[修回日期]2002—06—03
[作者简介】郭倩(1975一),女,福建福州人,助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
106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卷
武的风气,掌朝政的,掌兵权的,大多是文官。(据统计,宋一代开科取士的比例是最高的,年平均
取士的数量不仅远高于唐代,更比元代高出30倍。)乜1再不济,也可以依附高门,吟风弄月,衣食无
忧。而到了元代,原先读书人视为晋身之阶的科举,已经弛废了几十年之久。仅有的几次(延佑年
间)考试也是有名无实,通过科考改变人生的文人寥寥无几。而且当时汉人和蒙古人是分开考的,到
最后许多蒙古高官仍是大字不识一个,连签名都不会。这其中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文人连科考都不愿
意参加而“自甘投溺于山林”。另外,由于元代统治者实行森严的等级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pdf
- 食盐在烹饪中的科学应用.pdf
- 史料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pdf
- 史上最全:法国五所中央理工申请及CSC公派出国手续办理攻略.pdf
- 使用Python语言分析金融数据的研究.pdf
- 世界各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之比较分析.pdf
- 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浅谈.pdf
- 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pdf
- 试论1956—1966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pdf
- 试论传统政治观念的近代转型.pdf
- 基于O2O的医药电商O2O模式在医养结合中的应用研究.docx
-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2025年提升路径与产业政策解读.docx
- 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与2025年国际市场拓展分析.docx
- 城市供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2025年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氢燃料电池在物流车辆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分析.docx
- 超市行业会员制运营策略:2025年市场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docx
- 2025年京东物流冷链运输效率分析及改进策略报告.docx
- 智能化农业机械市场应用案例研究:2025年实践成果与未来十年发展策略.docx
- 服装行业智能化趋势研究——2025年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