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2025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技巧分享课件
01前言
前言我在精神科临床工作第十三年了。每天清晨推开病房门,除了患者期待或木然的眼神,最让我触动的是走廊长椅上那些熬红了眼的家属——有的攥着皱巴巴的门诊病历,有的捧着保温桶里凉透的粥,有的对着窗外发愣时,手指还在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他们常说:“医生,我们不怕累,就怕做不对。”这句话像根细针,扎在每个精神科护理工作者的心上。
精神障碍不同于普通躯体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症状复杂的特点,让家属从“家人”被迫转型为“照护者”。但多数家属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面对患者突然的攻击行为、拒药时的偏执、情绪低落时的自我封闭,往往陷入“想帮却不敢帮,想管却不会管”的困境。更让我揪心的是,去年随访时遇到一位家属,她哭着说:“我每天只睡3小时,盯着他怕出事,结果自己高血压犯了,现在连照顾他的力气都没有了……”
前言今天分享的内容,正是基于近十年对200余个精神障碍家庭的跟踪观察,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提炼而来。我们不谈空洞的理论,只讲“家属能听懂、能操作、能见效”的实战技巧。希望通过真实病例的拆解、评估工具的演示、具体场景的应对,让家属从“手足无措”到“心中有谱”——毕竟,你们好了,患者才能更好。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家庭——李叔一家。
李叔,58岁,退休工人;妻子张阿姨,56岁,家庭主妇;儿子小李,32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3年)。
初次接触是2023年9月,张阿姨扶着儿子走进诊室时,小李眼神游离,反复念叨“窗外有人监视我”,左手腕有新鲜抓痕(自述“他们往我血管里注射虫子,抓开就能放出来”)。张阿姨抹着眼泪说:“这孩子原本在物流公司做调度,3年前加班后说‘同事在饮料里下蛊’,后来越来越多疑,砸了家里的电视(说‘屏幕里有摄像头’),上个月还把来劝的舅舅推倒在地……我们带他住过两次院,出院后按时吃药,但最近半个月又不肯吃了,说‘药里有毒’。”
病例介绍深入了解家庭背景发现:李叔性格急躁,儿子发病初期常吼“你就是装病”;张阿姨则过度补偿,儿子砸东西后默默收拾,不敢说重话;老两口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仅停留在“发疯”层面;经济上,小李病退后家庭月收入约6000元,需支付每月800元药费(部分自费)。
这个家庭的困境很典型:患者处于疾病波动期(幻听、被害妄想、攻击行为)、家属照护能力薄弱(认知偏差、沟通方式不当)、家庭支持系统脆弱(经济压力+情感消耗)。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线索,一步步拆解家属护理的关键环节。
03护理评估——家属的“照护地图”
护理评估——家属的“照护地图”要做好护理,首先得“摸清家底”。这里的“家底”包括患者当前的状态、家属的能力边界、家庭的支持资源。我常和家属说:“评估不是挑毛病,是帮你们找到‘最需要用力的地方’。”
患者层面评估症状评估:这是核心。小李入院后,我们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化评估,发现他阳性症状(幻听、妄想、攻击)评分28分(中度),阴性症状(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评分19分(轻度)。家属需重点观察的症状包括:①感知觉异常(是否突然说“听到有人骂我”“闻到怪味”);②思维异常(是否坚信“邻居偷我钱”“手机被监控”);③情绪异常(是否从沉默突然暴怒,或从兴奋突然低落);④行为异常(是否反复检查门窗、藏东西,或长时间呆坐)。
生理状态评估:精神障碍患者常因药物副作用(如奥氮平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或长期忽视健康出现躯体问题。小李入院时BMI27(超重),空腹血糖6.8mmol/L(临界值),自述“最近总犯困,不想动”。家属需关注:①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是否异常);②饮食(是否拒食、暴饮暴食);③睡眠(是否入睡困难、早醒);④药物副作用(是否手抖、流涎、便秘)。
家属层面评估照护能力:张阿姨能按时督促服药,但面对儿子拒药时只会哀求;李叔想管但常因急躁引发冲突。我们用“家庭照护能力量表”评估发现,他们在“症状识别”“危机处理”“自我调节”维度得分较低(分别3分、2分、2分,满分5分)。
心理状态:访谈中,张阿姨说“我现在听到电话响就害怕,怕他又出事”;李叔叹气“活着有什么劲,不如我先走了”。抑郁自评量表(SDS)显示,两人均处于轻度抑郁状态,这是典型的“照顾者耗竭”表现。
家庭支持系统评估经济压力(药费占家庭收入13%)、社会支持(仅有的亲戚因之前被攻击不愿再来)、居住环境(两居室,患者房间无独立空间)均是影响照护质量的因素。
通过这三方面评估,我们画出了小李一家的“照护地图”:最紧急的是控制患者攻击行为、改善拒药问题;最需要提升的是家属的症状识别和沟通技巧;最关键的支持是帮助家属缓解心理压力。
04护理诊断——家属的“问题清单”
护理诊断——家属的“问题清单”护理诊断不是简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