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农村建房表态发言
各位乡邻、各位长辈:
今天把大家请到这儿,主要是想当面说说我家建新房的事儿。咱们村祖祖辈辈守着这片地,房连着房,人亲着人,我从小在村东头老房子里长大,墙根下的老槐树比我爷爷年纪都大,堂屋梁上的燕子窝每年春天都来。现在日子好过了,我和媳妇商量着翻建老房,可这事儿不是自家关起门就能定的——宅基地是集体的,房子建得好不好、规矩守不守,关乎咱整个村的样貌,更关乎左邻右舍的交情。所以我得把话摊开了说,给大伙儿交个实底儿。
首先,咱得把政策红线守牢。前前后后我翻了三遍《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也找村建员老周问了五回:我家老房占地120平,属于“一户一宅”范围,符合翻建条件;村里规划图上标得清楚,这儿属于居住建设区,层高限2层半,总高度不超10米,这些硬杠杠我记在本子上,也贴在工地围挡上了。有人说“现在时兴建小洋楼”,可咱得想想——咱村家家屋顶都是灰瓦,墙根儿都是青石板,突然冒出个红砖墙大飘窗,像不像新媳妇穿错了老棉袄?我和设计师商量了,屋顶还是斜坡灰瓦,墙裙用老房子拆下来的旧石块,能拼的拼,能补的补,门口那棵老槐树,树围两米内不打地基,专门留个石桌石凳,夏天纳凉,冬天晒暖,和从前一个味儿。
然后是质量关,这事儿容不得半点儿含糊。我跑了县里三个建材市场,最后选了邻镇张师傅的砖厂——他家长砖烧得实,敲起来“当当”响,和咱老房子的砖一个窑温;钢筋用的是马钢的螺纹钢,直径12的用在圈梁,14的用在承重柱,都带检测报告,码在工地上,谁想看都能翻。施工队找的是咱村老李家二小子带的队伍,他干了十年农村自建房,给东头王伯、西头赵婶都盖过房,手艺扎实,人也实在。我和他签了合同,明确写着“每道工序验收不过关,砸了重干,工钱照扣”。地基挖了1米2深,垫层用C25混凝土,昨天村建员老周来验槽,说“这根基比我家当年的还实”;楼板支模的时候,我专门把咱村70岁的陈木匠请来,他摸着模板缝说“严丝合缝,和从前做寿材的手艺差不多”。现在工地门口立了块公示牌,每天干了啥活儿、用了啥材料、谁来验收的,都往上写,每周三下午是“开放日”,谁家有空都能来转,有啥意见当场提,当场改。
再说说邻里的事儿,这是我最挂心的。建房占了公共路咋整?我量过,老房门前的路宽3米,翻建后院墙往后退半米,路宽能到3米5,农用车错车都不挤;怕施工吵着人,我和施工队定了规矩:早7点前不干活儿,中午12点到2点停工,晚上6点收工,打混凝土这种大动静的活儿,提前三天挨家挨户打招呼;建筑垃圾不乱堆,专门租了辆三轮车,每天收工前清到村东头的垃圾点;挖地基的时候,怕影响西边王婶家的老墙,我找了个检测师傅,给墙根打了支护,每天观察裂缝,拍照片发给王婶看。上回王婶说“你这娃比我亲儿子还细心”,我听了比啥都得劲。还有后邻家的李叔,他说怕新房挡了院子采光,我找设计师用软件模拟了,把后窗从1米2降到90公分,屋檐出挑40公分,冬至那天正午,李叔家院子能晒满3个小时太阳——咱农村人讲究“房高不压邻”,这理儿我懂。
最后说说“里子”的事儿。翻建不是单纯“住得宽”,得让老房子接着“活”。堂屋我留了4米见方,正中间还是老榆木的条案,上面摆咱老陈家的族谱;东边耳房做了农具间,犁耙、筛子、竹筐都能放,墙角留个烧地锅的位置,冬天煮红薯、熬玉米粥,烟火气不能断;院子里我打算种三棵树:东边种棵石榴,西边种棵柿子,中间留着老槐树——石榴“多子”,柿子“事事顺”,老槐树“镇宅”,这是我爹说的老理儿。媳妇还想在院里搭个葡萄架,夏天结了葡萄,挨家送两串,和从前我奶奶那时候一样。
各位乡邻,咱村有句老话:“盖房看四邻,心齐才是根。”我家这房,不是建给自个儿看的,是建给咱村看的。要是哪条规矩没守好,哪件事儿办得不妥帖,大伙儿该骂就骂,该指就指——我在工地留了意见箱,也留了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等房子建好了,我摆两桌土席,把老少爷们儿都请来,坐在新堂屋里喝口茶,尝尝我媳妇炖的大骨头,要是觉得这房没给咱村丢脸,我这心就算踏实了。
就说这么多,全是掏心窝子的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