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于趋同与疏离间探寻:施蛰存小说的流派密码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施蛰存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便凭借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崭露头角。他的创作融合了中西方文学元素,不仅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引入小说创作,展现人物深层的心理世界,还运用意识流、蒙太奇等现代派技巧,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其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历史故事、都市生活、人物心理等多个领域,如历史小说《将军底头》,通过独特视角重新演绎历史,挖掘人性的复杂;都市小说《梅雨之夕》,细腻描绘都市人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施蛰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还是重要的编辑和学者,他主编的《现代》杂志,汇聚了众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阵地,对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施蛰存小说的流派特征与异质性,对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流派特征来看,施蛰存与新感觉派、现代派等文学流派存在紧密联系,他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描写、现代派技巧的运用,体现了这些流派的共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当时文学流派的创作特点和发展脉络。而其小说的异质性,如独特的心理分析、对古典文学元素的融合,使其作品在众多流派作品中独树一帜,研究这些异质性能够挖掘施蛰存小说的独特价值,丰富对中国现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认识,为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启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施蛰存小说的研究起步较早,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小说创作风格和主题的探讨。吴福辉在《中国心理小说向现实主义的归依——兼评〈春阳〉》中,肯定了施蛰存小说的价值,指出其小说不乏佳篇。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多个角度对施蛰存小说进行剖析。一些研究关注其小说中的现代派元素,探讨他与新感觉派、现代派的关系;还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施蛰存小说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如有的研究指出他在小说中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展现人物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同时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
然而,当前国内研究在流派特征和异质性分析上仍存在不足。在流派特征研究方面,对施蛰存与其他流派作家的比较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揭示他在流派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在异质性分析上,对其小说中独特叙事方式和心理分析手法的挖掘还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
在国外,英语世界的学者对施蛰存的研究开展得较早且较为深入。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介绍了施蛰存及其主编的《现代》杂志,认为施蛰存在《将军底头》和《石秀》等小说里对历史人物作弗洛伊德式的研究,揭示了其创作特点。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中,用大量篇幅论述施蛰存,认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作家,其作品呈现出既现实又超现实的世界。但国外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部分研究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对施蛰存小说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在分析其小说的流派特征和异质性时,未能充分结合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
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本细读法,深入研读施蛰存的小说文本,从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挖掘其小说的流派特征和异质性。通过对《梅雨之夕》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其与新感觉派的联系以及自身的独特之处。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将施蛰存与同一流派的刘呐鸥、穆时英等作家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在创作风格、题材选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更清晰地展现施蛰存小说的流派特征和异质性。还将运用文化研究方法,探讨施蛰存小说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这种文化融合对其小说流派特征和异质性的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多维度剖析施蛰存小说。不仅关注其与文学流派的共性,更深入挖掘其异质性,从叙事方式、心理分析、文化内涵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全面展现施蛰存小说的独特魅力。在研究视角上,将施蛰存小说置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探讨其流派特征和异质性形成的原因,为施蛰存小说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施蛰存与新感觉派的渊源
2.1新感觉派的形成与特点
新感觉派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兴起,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其诞生深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化思潮的影响。彼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正经历着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激烈碰撞、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如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等纷纷涌入中国,日本的新感觉主义文学也在这一时期对中国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内心充满了迷茫与焦虑,他们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思考。
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进行介绍,这标志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面向超分重建的深度信息混合网络及其轻量化研究:创新架构与优化策略.docx
- 毕赤酵母异源表达纤维素酶及其协同作用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 基于演化博弈的中国住宅产业化激励政策优化路径研究.docx
- 雷公藤内酯醇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工艺、药效评价与前景展望.docx
- 延边地区山野菜中铅、镉和总砷含量的相关性及健康风险探究.docx
- 交互式剧情短片的反思与创新:以《网》为镜.docx
- 解锁医疗实体识别新密码:弱监督与多特征融合.docx
- 股权质押棋局下,机构投资者能否“驯服”企业盈余管理?.docx
- TLA改性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多维度解析与优化策略.docx
- 限域环境对螺噁嗪光致变色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ocx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退药申请单.doc VIP
- 2025年中国镁铝尖晶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农牧民培训国家通用语言.pptx
- 2022年度国铁集团质量安全红线检查迎检实施方案(最终版) (2).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基础测试题北师大.doc VIP
- (高清版)B/T 42584-2023 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pdf VIP
-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