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优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优秀课件第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考生在“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方面的出现失误,背离了新材料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率性而为,自由作文,结果文章上不了档次,甚至还有偏题、跑题之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完全不引材料;2、对所给材料一字不改,整段整段地照搬照抄。缺少简明扼要的概括;3、对所给材料进行添油加醋的扩写,这有凑字数之嫌;4、把所给材料当成一个论据使用,而不是“引子”。第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对材料的运用更灵活。第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第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给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第5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典例解析2010年上海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第6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例文:????竭泽而渔,事必反矣??????????????????????????????????????????????上海考生????①丹麦人是聪明的,他们不捕小鱼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鱼;孟子是智慧的,他先于我们两千年便提出了“数罟不入洿池”的道理。因为他们都深谙一个事实:竭泽而渔,事必反矣。????②竭泽而渔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便注定逃脱不了自然的惩罚。当池水干涸,我们看着手中满袋的鱼得意地哈哈大笑时,我们全然不知我们将失去什么;当树木倒下,我们望着森林消失后留下的树桩,欣赏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时,我们怎会想到我们还剩下什么------诚然,世间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规律,它们都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利益当前,金钱当前,人们往往迫不及待地奔向利益,而把理智远远抛在一边。殊不知无水则无鱼,无林则无木,他们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却失去了长远利益,他们得到累累果实的同时也埋下了灾难的种子。第7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竭泽而渔是小聪明,适可而止是大智慧。在我们无休止地乱砍乱伐时,郁郁葱葱的森林顿然消失,狂沙、荒漠渐渐地向我们蔓延;在我们随意狩猎时,与我们共住地球家园的伙伴一个个濒临灭绝,我们愈来愈孤单;在我们肆无忌惮地挖煤采矿时,地球一天天被掏空,家园一天天被破坏。竭泽而渔,事必反矣。我们一天天的掠夺,一天天的侵蚀,却不考虑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我们错误的选择,错误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灾难的结果。????④竭泽而渔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教训,是让我们提高警惕的一个警钟。佩服古先圣贤的智慧,“数罟不入洿池”阐述了怎样一个发人深省道理,它提醒人们物极必反,适可而止;它告诉人们开辟幸福道路的方法,它是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现代人忘却了古人的教诲,抛弃了高深的智慧,而在追逐利益中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在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时慢慢掉进了灾难的泥潭。第8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⑤竭泽而渔,事必反矣。这句话不仅应铭记在我们心中,还应在点点滴滴中规范我们的行为。它让我们知道做人做事绝不能极端,要把握分寸,保持平衡;它让我们明白只顾利益反而会伤害自己;它让我们懂得,做事最好适可而止,不能过激。????⑥我们应学丹麦人的谨慎明智,我们应学古人的教诲与智慧。我们应时刻铭记:竭泽而渔,事必反矣。第9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解析:????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