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元至明清海上贸易发展
引言
站在泉州港的古码头上,脚下的石板还留着千年轮痕,远处的洛阳桥依旧横跨江海。这里曾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宋元至明清海上贸易兴衰的见证者。从指南针在航船上的首次应用,到郑和宝船七下西洋的壮举;从“市舶之利最厚”的国策,到“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从丝绸瓷器换香料珠宝的平等交易,到白银大量流入后经济结构的悄然改变……这段跨越近千年的海上贸易史,不仅是货物流动的故事,更是文明互鉴、政策更迭、技术演进的生动注脚。让我们沿着海浪的方向,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海上往事。
一、宋元: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从“被动选择”到“主动开拓”
1.1历史背景:陆上丝路受阻与海洋意识觉醒
若要理解宋元海上贸易的勃兴,必须先看陆上丝绸之路的式微。唐朝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渐被吐蕃、西夏等政权控制,中原与西域的陆路商道时断时续。到了北宋,北边有辽、金对峙,西边有西夏阻隔,传统的“骆驼商队”模式难以为继。恰在此时,海洋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北宋太宗曾感慨:“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这种转变并非偶然:一方面,南方经济自唐中期“安史之乱”后持续北人南迁,到南宋已完全超越北方,粮食、瓷器、丝绸的产量足以支撑大规模出口;另一方面,统治者逐渐意识到“市舶之利”对财政的重要性——北宋神宗时,市舶收入年约53万贯,到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年收入就达200万贯,占当时财政总收入的1/20,堪称“海上钱袋子”。
1.2技术支撑:造船与导航的革命性突破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宋元海上贸易的繁荣,离不开技术的硬核支撑。先说造船业:福建、两浙的船坞里,能造出“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的福船,这种尖底、多水密隔舱的设计,既抗风浪又能载重。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当时的远洋海船“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可载数百人,货物“积载如山”。更关键的是导航技术——北宋《萍洲可谈》首次记录“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到南宋时“针盘”(早期罗盘)已普及,船员能通过“更”(航程单位)和“针路”(罗盘方位)精确规划航线。这些技术让中国商船彻底告别“逐岸而驶”的局限,敢往南海、印度洋深处去。
1.3贸易网络:从“区域交换”到“全球联动”
宋元的海上贸易,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以物易物”。从泉州出发,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南下,经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三佛齐(今苏门答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最远可达波斯湾的巴士拉、红海的亚丁,甚至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贸易对象涵盖大食(阿拉伯)、阇婆(爪哇)、高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贸易商品更体现“双向互补”:中国输出的主要是瓷器(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丝绸(杭州的绫罗、广州的蕉布)、茶叶(建州北苑贡茶)、铁器(福建的铁锅);输入的则是香料(乳香、没药、龙涎香)、珠宝(象牙、犀角、珍珠)、药材(沉香、肉豆蔻)。值得一提的是,瓷器因耐储存、易运输,逐渐成为“硬通货”——在东南亚,当地人用瓷器当餐具、祭祀礼器;在中东,波斯工匠甚至仿造中国青瓷,至今伊朗国家博物馆还藏着大量宋元瓷片。
1.4制度保障:市舶司与“招徕远人”的政策
为了规范贸易,宋朝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在广州设第一个市舶司,到南宋时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均设司,形成了“广、泉、明”三大港口体系。市舶司的职能很全面:检查货物、征收关税(通常“抽解”10%-30%)、发放“公凭”(贸易许可证)、接待外商(设“来远驿”供食宿)。更难得的是,宋朝鼓励“招徕远人”——政府派官员到南海诸国“说谕招纳”,外商若能引来更多商船,还能获封官职;对滞留中国的外商,允许“听其往还,许其居止”,甚至可以与华人通婚(如南宋泉州的蒲寿庚家族,就是阿拉伯商人后裔,曾掌管市舶司30年)。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宋元成为古代中国海洋政策最宽松的时期。
二、明朝:从“朝贡贸易”到“民间出海”——政策摇摆下的转型与突破
2.1明初的“朝贡贸易”:政治优先下的海上秩序
元朝末年,长期战乱让海上贸易一度萧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出于“海疆安全”和“恢复农本”的考虑,推行“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但完全禁止贸易不现实,于是“朝贡贸易”成为替代方案——外国必须以“朝贡”名义来华,贡品由皇帝“厚往薄来”赏赐,附带的商品在指定港口(宁波、泉州、广州)交易,且有严格的时间、数量限制(如日本十年一贡,每次船两艘、人二百)。
这种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就是典型。郑和船队规模空前,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载员2700余人,七次远航到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非洲东海岸。船队带去的是丝绸、瓷器、铜钱,带回的是长颈鹿(当时称“麒麟”)、香料、宝石。虽然官方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迅达3300AP电气原理图(中文精简版).pdf VIP
- (精品)《雨人》中英文台词剧本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2024)岭南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上市公司应对证券民事索赔100问.pdf VIP
- 【继续教育】水质PH(每日一练).pdf VIP
- Lenovo联想 服务器 ThinkServer TS560 说明书.pdf
- Q/GDW 364-2009《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doc VIP
- 社会保障学 高教版 第16章--扶贫开发.ppt VIP
- 《2和5的倍数的特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VIP
- 甜梦口服液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对比.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