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内容
清晨在早餐店买了杯豆浆,喝到一半发现杯底沉着褐色絮状物;网购的电热水壶第一次使用就漏电,手指刚碰到外壳就麻得缩回;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攀爬架的螺丝松动导致孩子摔下来擦伤……这些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插曲,其实都可能触碰同一个法律红线——消费者安全保障权。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第一项基本权利,安全保障权就像一把”安全伞”,守护着我们从”舌尖”到”指尖”、从”线下”到”线上”的每一次消费选择。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聊聊这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权利。
一、法律基石: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立法脉络与核心要义
要理解消费者安全保障权,首先得翻开法律的”说明书”。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多条”生命线”共同编织起这张安全网: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定位
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开宗明义:“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短短两句话,像定海神针般确立了安全保障权的基础性地位——它不是附加权利,而是消费者进行一切消费活动的前提。就像我们去餐馆吃饭,首先要求的不是菜品多精致,而是食材新鲜、餐具清洁、厨房卫生达标;买电动车,首先关注的不是颜色款式,而是刹车灵不灵、电池是否防爆。
(二)《民法典》的侵权责任兜底
如果说《消法》是”权利宣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就是”维权武器库”。第1202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1203条明确”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这意味着,哪怕消费者搞不清问题出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能找到”责任人”。记得几年前有位老人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一氧化碳中毒,最后法院不仅判厂家赔偿,连超市作为销售方也承担了连带责任,就是因为《民法典》给了消费者”双向追责”的底气。
(三)专项法律的精准护航
不同消费领域有不同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专业选手”上场。比如《食品安全法》对”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标准限量”“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等情形规定了最严处罚;《产品质量法》要求产品必须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对”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电子商务法》针对网络消费特点,特别强调”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些专项法律就像给不同消费场景戴上”安全头盔”,让消费者在买食品、挑家电、点外卖时都能找到对应的”安全标尺”。
二、权利图谱: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立体内涵
法律条文是抽象的,但安全保障权的落实是具体的。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根系深扎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每片叶子都对应着不同维度的安全需求。
(一)人身安全:从”生命权”到”健康权”的全维度守护
人身安全是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核心区”,涵盖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两个层面。前者关系到”活不活得成”,后者关系到”活得好不好”。
生命安全:这是最底线的安全。比如购买的燃气热水器如果一氧化碳排放超标,可能直接导致使用者窒息死亡;儿童玩具如果存在小零件脱落风险,可能被婴幼儿误吞导致窒息;电动车电池如果存在短路自燃隐患,可能在充电时引发火灾危及生命。2021年某地发生的”儿童滑步车扶手断裂刺穿胸口”事件,就是典型的生命安全侵害案例,最终法院以”产品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判决企业承担刑事责任。
健康安全:这是更广泛的安全需求。吃了含有苏丹红的咸鸭蛋可能损害肝脏,用了含激素的化妆品可能导致皮肤病变,住了刚装修完甲醛超标的酒店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这些伤害可能不会立即致命,但会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健康。有位女士在美容院做”中药泥灸”后全身起水泡,经检测泥灸中含有超量重金属,最终法院不仅判决赔偿医疗费,还支持了精神损害赔偿,就是因为健康权的侵害不仅有物质损失,更有精神痛苦。
(二)财产安全:从”直接损失”到”衍生损失”的全面覆盖
很多人以为安全保障权只保护人身,其实财产安全同样重要。这里的财产既包括购买商品本身的价值,也包括因商品缺陷导致的其他财产损失。
商品本身的财产安全:比如花3000元买的手机,用了三天就开不了机,这属于商品本身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的财产损失;花2000元买的羽绒服,洗一次就大面积跑绒,这属于商品使用性能不达标造成的财产损害。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甚至赔偿购买价款。
衍生财产损失:这是更需要警惕的”连带伤害”。比如买了台不合格的电暖器,使用时引发火灾,不仅电暖器报废,还烧毁了客厅的沙发、电视,这些额外损失都应由经营者赔偿。有位先生家的燃气灶回火引发厨房火灾,最终法院判决厂家赔偿燃气灶本身的价款,还赔偿了重新装修厨房的费用、
文档评论(0)